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860字。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的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在使用比喻这一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比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人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要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D. 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 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B.克己复礼为仁。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乌江引(节选) 庞贝
  钱副局长有美学的眼光,好似他那副眼镜也透着这种美,他也能在这些枯燥的密码中发现美。二局破获敌军百余种密码,每破一个都记在那个黑皮本上,钱副局长竟然名之为“百美图”!这当然是破译科的大功劳,前方军团靠这个打胜仗。二局破译高手其实就是这三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