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300字。
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尊敬的先生:
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
1. 以下哪一项可能不属于第一部分加点词“理性的东西”所指涉的内容( )
A. 电荷性质 B. 电磁感应 C. 电力运用 D. 电流成因
2. 对第二部分a小节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
A. 国家的全部意义在于发展经济。
B. 经济状况恶化动摇了德国封建统治。
C. 宗教艺术对经济难以施加影响。
D. 改造社会可以无视当时的经济关系。
3.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如果费迪南大公未被刺杀,一战便可以避免。
B. 王朝的兴衰主要由统治者的能力素质所决定。
C. 研究文学史应着眼于文学自身的演化规律。
D. 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先决条件。
4. 以下做法不是文中恩格斯向博尔吉乌斯所建议的一项是( )
A. 参与革命实践 B. 把握总体关联 C. 研读经济史 D. 多读马恩原著
5. 本文论证手法多样、有效,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结合原文“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知,实用价值即非理性的东西。“电力运用”是实用价值,所以是非理性的东西。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和箫
孙犁
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