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290字。
榆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人论唐宋诗区别者,夥①矣。自《沧浪诗话》②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者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锺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各种论断,而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③,非朝代之别”,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其说法是有道理的,唐宋诗确乎是两种风貌与不同性格,包括唐宋在内的历代诗人都可以各有所偏各有所好,不仅唐人可以有宋调,宋人可以发唐音,而且有时也很难严格区划。但是,这两种风格、性貌所以分称唐宋两体,不又正由于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吗?“风格、性分之殊”,其基础仍在于社会、时代之别。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唐诗之初盛中晚,又恰好展现了这一行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和情景。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做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做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注】①夥(huǒ);多。②《沧浪诗话》:南宋诗论家严羽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③殊:不同,差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音、宋调这两种风格、性貌上所呈现的差异被分称为唐宋两体,其根源在于社会、时代的不同。
B. 古代的人在讨论唐宋诗的区别时,对其风格差异和创作风格的时代划分,就一直争论不休,今人也是如此。
C. 对诗歌风格的喜好变化,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以及世俗地主知识分子起伏变迁的历史行程。
D. 李白的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深刻地反映着盛唐时期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喜唐音,老趋宋调”是说青年人喜欢创作意兴飞扬的唐诗,老年人追崇创作具有义理的宋诗。
B. 从文中关于李白的例子反推之,即知识分子阶级在走下坡路时,就不再渴望建功立业与进入社会上层了。
C. 选文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作了客观评价:兼具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而非庄的思辨力量和屈的深沉感情。
D. 宣扬自我的浪漫主义文学犹如烟花绽放,肤浅华丽而短暂,不如关注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深沉扎实而长久。
3. 下列论据,放在第一段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B. “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C. “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D. “宫体诗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是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
4. 选文第一段对唐宋诗殊异 原因进行精要阐述,请简述其思路。
5. 从你积累的李白诗歌中选择一首,结合从选文中获得的李白诗歌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知识,就诗中某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评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今人也是如此”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昔人论唐宋诗区别者,夥矣。自《沧浪诗话》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者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锺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各种论断,而认为”可知,文章只是说古人争论不休,今人也只是提到了钱锺书教授,并没有说争论不休。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
贾平凹
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长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