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5份。

  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1周默写训练
  《劝学》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师说》
  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诗经•静女》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诗角度变了,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
  ……
  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5周默写训练
  《论语》十二章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屈原列传》(节选)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                 ,                   ”。
  2.《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语,以强调的方式表现屈原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并作出了“               ,                ”的极高评价。
  3.《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                 ,                   ”。
  ……
  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7周默写训练
  《过秦论》
  1. 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 《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 《过秦论》中,“                        ”一句写出了秦孝公君臣对周王室的觊觎,
  而“                        ”一句则表现出秦始皇夺取天下后对百姓的奴役。
  4. 《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采用夸张和对比,比如“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秦与诸侯的实力悬殊。
  5. 《过秦论》中,面对九国联军的强大攻势,秦国的对策是“                        ”,然而九国的军队却“                      _”。
  6. 《过秦论》中论述商鞅帮助秦孝公“备耕备战”的句子是“            ,               ”。
  7. 《过秦论》中,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使得“               ,              ”。
  8. 《过秦论》中,“                 ,         ”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
  9. 《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
  的原因是“                 ”,《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
  《陈情表》
  1李密用“            ,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地长大成人的过程。
  3《陈情表》用“                ,                  ”两句写李家人丁不旺,很晚才有了儿子。
  4《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