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5分)
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华文明有着一贯的处世之道,有着永恒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生存理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也决定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原则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同的文化立场深刻影响着实践主体看待文化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要更加注重展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粹,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坚定走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既在传播渠道方面掌握现有媒体和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又在传播内容方面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俞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的一脉相承,这决定了中华文明建设的高度同质性。
重视大一统内聚性的制度建构。大一统是中国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文明底蕴深厚,是民族智慧结晶,相较于世界其他民族文明而言是优越的
B.材料一认为,从佛教东传直到对外开放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材料一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需在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上下功夫,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D.材料二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华文明建设的历史特点,其中作者认为“重视大一统内聚性的制度建构”是中华制度文明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是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因素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分裂,那中国也许很难走向最终统一。
B.中国古代疑罪从轻制度,特别是死刑判决的多层次复审制度等,都是明德慎罚的具体体现。
C.“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
D.中国古代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两大选官制度之所以推行,和统治者听取民意有直接关系。
(3)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重视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的一项是
A.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韩非子》)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孟子》)
C.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管子》)
D.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参考以下三条内容谈谈我们如何发扬光大中华文明。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习近平
②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
③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