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6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国
  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身价之高,甚至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二、文本初读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韵脚很密,有时是“二二一二”的节拍,有时是“二二二一”的节拍。全诗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李凭箜篌引{■(侧面烘托音乐效果  李凭出场情景(第1~4句)   @▁(   ①   ) 描写音乐效果 通感比喻手法(第5~6句)@▁(   ②   ) 描写音乐效果 浪漫主义神话(第7~14句) )┤音韵流转自然惊天地、泣鬼神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面 ②侧面
  【古文今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神仙。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玉兔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三、文本深读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写“箜篌”的声音?分别表现出“箜篌”声音的什么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