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70字。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逃狱专家
①传统上将庄子和老子并举,称为“老庄”。然而庄子和老子在思想的根基、关怀的方向以及表达的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并称“老庄”,容易让我们理所当然以为“老”在“庄”前,视“庄”为“老”的延伸、开展,因而忽略了他们之间明显的巨大差异。庄子所描述、所展现的,是一种不折不扣“连续性的世界观”,以这种非主流的世界观来看待、评断他所处的战国乱世。相对地,老子仍然是站在周文化“不连续的世界观”中,关心、留意如何处理人间关系,如何运用一种逆反的逻辑,在此世人间找到更好的安排。
②虽然都谈“道”,都以“道”来统称整全的、神秘的原理原则,虽然都强调自然,主张人依循自然而生,但庄子的态度,是人要以自然为广大的空间,摆脱人世狭小范围的拘执,找到徜游自然、依道而行的方式,老子关心的却是将自然的道理运用在人世上,来处理人间关系,因而可以在人世上获得更安稳、更有权力、更有把握的人世生活。
③庄子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人世的绝对性、独特性,他采取了清楚的“连续性的世界观”,习惯于将现实人间事务放置到一个广大的、“连续性的”架构中,像是从外太空看地球,还原地球为宇宙天体间的一颗水蓝星球,与其他无数众星并置,因而得到一种开阔的新感受、新智慧。
④庄子来自一个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而殷商遗民又靠近仍然相信山鬼、水鬼、人神杂处的南方楚文化地区,所以他用“连续性的世界观”对周文化提出了根本的质疑。
⑤你们认为这些人世间的问题那么重要、那么困扰、那么痛苦,然而我所看到的世界,比你们看到、你们理解的大得多、复杂得多、丰富得多,我怎么可能认同你们的感受,关进你们那个狭窄的牢笼里来感受、来思考呢?一群蚂蚁为了自己的蚁窝而慌张忙碌,难道我应该认同蚂蚁因而同样地慌张忙碌吗?我不是蚂蚁,我看到的、我理解的,比蚂蚁大几百倍,几千倍,要如何把自己缩进蚂蚁的眼光、蚂蚁的计较中呢?
⑥正因为源自那样的“连续性的世界观”,庄子的质疑、批判,也就不采取抽象说理的形式。关键在于让人能超越“非连续性的世界观”产生的限制,看到人世之外更广大的天地。那不是讲道理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以现象的刺激去启动人的身体感受。所以庄子的文章,描述现象多,直接说理少,往往都是在洋洋洒洒铺陈了广袤、华丽的现象之后,才解释道理。
⑦老子不是这样。老子的书中完全没有现象,只有抽象道理。老子不曾显现出对于人世以外的自然世界任何的好奇,自然都被他化约为人事模仿、学习的对象,他有兴趣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能够从自然中抽取出来的道理。
⑧庄子要用人间语言来说人间以外、平常不在一般人眼光与感受之内的现象,他清楚表现出这里头的矛盾困扰。他不断追求、不断开发这套带有高度人世拘限的语言的可能性,去碰触那碰触不到的现象,去表达那无法在人世里表达的冲击、震撼。庄子的语言,是开阔、开拓的。
⑨老子的语言却是归纳、收缩的。干净、紧致、简约,通篇都是道理,没有描述,也就一定不会有现象。与“道”、与“自然”有关的现象,都先被浓缩、萃取成为道理了。
⑩庄子要说语言描述不出来的广大“自然”,老子要说语言无法准确掌握的“道”与“自然”的道理。庄子希望让人看清楚自己原本所处的不过只是个蚂蚁窝,从而能够生出心胸与志趣,开放地体认蚂蚁窝以外的世界。老子却是整理了蚂蚁窝以外广大世界的道理,放回来教你如何处理蚂蚁窝,在这个蚂蚁窝里变得更强、更好。
⑪这两个人,在人格、体会、精神与用意上,如此不同!传统上却一定要把“庄”和“老”放在一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不重视、不讲究分析、鉴别的思考习惯,另一方面也充分反衬出庄子的高度异质性。光是阅读庄子,如实地接触、认识庄子,对长期浸淫在单一层次人世关怀的周文化中人来说,极其陌生,要把庄子和老子摆在一起,有老子的人间讯息作为引导、参考,他们才比较能够接近、接受庄子。
⑫如同《楚辞》一样,《庄子》最有价值之处,是和周文化的人间关怀大异其趣的部分,是那些进出人世以外其他领域的诡奇想象与描述。庄子要告诉中原传统的那些人,除了他们所熟悉的周文化之外,还有广大不同的其他认知与感受。
⑬庄子当然反对孔子,嘲笑孔子。面对乱世,孔子的基本态度是“克己复礼”,每个人自我节制,重新认识周初所建立的封建礼仪,发自内心——而非敷衍应付——遵守这套既有的行为规范,那就能让天下恢复安稳太平的效果。庄子从来就不在这个“周文秩序”中,他视原始的“周文秩序”为枷锁、为牢笼,乱世动摇了旧封建架构,那么人应该赶紧借机找到空隙、从摇摇欲坠的监狱里逃出去,怎么反而要绑束住自己对海阔天空的向往,回头自愿修补枷锁、牢笼呢?
⑭庄子不谈如何应付人世,不救人如何处理人世,而是示范用什么方式将人世放到对的位子上,看出其相对的渺小与无妄。庄子要我们打开眼睛,真正看到、衷心相信:人世并不值得我们投注那么大的心力,更不必说耗用全部时间去关切、去应付。
(摘编自杨照《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思想的根基、关怀的方向以及表达的形式上,“庄”并非“老”的延伸、开展。
B.虽然都强调自然,但庄子强调要徜游于自然,老子关心将自然道理运用在人世上。
C.庄子对周文化提出根本质疑的原因是其文化传统的特异性与殷商遗民的特殊身份。
D.庄子不谈如何应付人世,他希望人们打开眼睛看出人世相对的渺小与无妄,去追求自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讲述人世之外更广大的天地时多描述现象而少抽象说理,能使人们感同身受。
B.老子的语言干净、紧致、简约,都是浓缩、萃取的道理,但其思想未必比庄子深奥
C.《楚辞》《庄子》超越人世领域的想象与描述越诡奇,对世人思想的启发性就越高。
D.孔子与庄子对“周文秩序”态度迥然不同,一个要“克己复礼”,另一个想打破牢笼。
3.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对传统上并举“老庄”进行否定,指出二者有很大差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B.文章以具体可感的蚂蚁和蚂蚁窝为喻,使抽象的哲学论述变得更加浅显易懂,意在突出庄子语言的独特之处。
C.文章先比较老子和庄子的差异,再将庄子与孔子进行比较,并借后者阐释了“逃狱专家”的具体含义。
D.文章既挖掘了传统上并举“老庄”文化层面的原因,也肯定了并举“老庄”对认识庄子的积极作用,思维辩证。
4.这篇议论文情感性比较强,请结合第⑤段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这种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材中的《五石之弧》体现了文章的哪些观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无辜的手机
段华
越野车艰难地扑向滂沱大雨,载着我满腹的焦虑和忧愁。作为这个洞庭湖腹地的县委书
记,我此刻的心情躁动不安!
刚刚接到蛋壳洲出现沙眼的警报,旷日持久居高不下的洪水,卷起排山倒海的洪峰,挤压着这个危如累卯的小垸。
谁取的这不吉利的名字?蛋壳洲,两万多人口,十万亩农田,都挤在一枚一碰即破、一晃即翻的蛋壳上,在汪洋中沉浮漂流吗?大堤拐角地段,什么名字不好取?偏要取个烂泥汉!这不,闹管涌的地方正是烂泥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