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12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全卷共3张10页,其中试卷8页,答题卡2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只此青绿》火遍全国之后,东方演艺集团力邀现代舞艺术家沈伟耗时20个月创排出一部同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舞蹈诗剧《诗忆东坡》,该剧日前在上海首演。如果说“青绿”是因为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使得观众如痴如醉,那么“东坡”则因为审美超前了“三步”,而使得观演反响两极分化。这部囊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和当代艺术里的现代舞、交响乐、当代画,具有镜头感、抽象感,整体节奏还相当慢的作品,对于不熟悉以上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艺术形式且预设自己要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而言,不太会符合预期。这就造成了观演后的两极反响——喜欢该剧的赞赏它为“国际传播领域中,既发扬中国审美特质,又符合海外欣赏习惯的破冰之作”;不喜欢该剧的则在社交媒体上“劝退他人”道:“被创(受到创伤),快跑!”
同为“青绿”与“东坡”的“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集团,承载着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引舞蹈观众“竞折腰”的《只此青绿》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品。
“青绿”的成功,在于让故宫博物院里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展现,让观众了解到如今被称为“非遗传承人”的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该剧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动了最广大的观众。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传承人”……以往,中国舞蹈剧目中很少有以解读作品角度切入的“阐释性”剧目(解释说明是话剧的功能)。因而,从以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而言,“青绿”是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
“青绿”是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东坡”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既然有了“青绿”的成功,东方演艺并不想“自我重复”,而是“更进一步”,邀约了戏曲坐科10年、擅长中国琴棋书画且因现代舞而蜚声世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来创作一部以现代舞展现苏东坡诗词精神的舞蹈诗剧。太难了!沈伟起先婉拒三次。最终,如何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挑战,激发了沈伟的创作欲望。
《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只是以沈伟自3000首苏东坡诗词中,按其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绪,梳理出的15首来展现其精神内涵。为什么是15首?最初是29首,“不能字太多,字多就成为话剧了”,沈伟说得实在,舞剧就不应该开口唱几首歌、字幕出太多字——唱歌的是歌剧或音乐剧,字多的是话剧。艺术家的能耐就在于,在剧种规范里创造艺术。
不叙事带来的第二步“审美超前”是——较抽象。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也是高手,如《朱鹮》。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示了东坡从眉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呢,忽发现黑色毛笔换成了白色毛笔,继而再换成青绿色油画刷子,再以明黄色提亮且笔触转而油画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忆东坡》与火遍全国的《只此青绿》一样,都是东方演艺集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创排的舞蹈诗剧。
B. 《只此青绿》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火遍全国,引舞蹈观众“竞折腰”,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
C. 《只此青绿》拆解、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再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这幅名作中做出的贡献。
D. “审美超前”并不妨碍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但要为“审美超前”的作品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配套与之相关的解读课程。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忆东坡》观演两极分化,褒贬不一,原因之一是该剧不能满足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预期。
B. 《诗忆东坡》的创作比《只此青绿》“更进一步”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于以现代舞等国际语言作为表现形式的尝试。
C. 为了使艺术创作合乎剧种规范,避免字幕出太多字,《诗忆东坡》作者将剧中诗词由最初的29首删减为15首。
D. 《诗忆东坡》的“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故事情节,只谈情感变化。
3. 《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不属于其表现的一项是( )
A. 采用石青、石绿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
B. 以宋代流行色为背景的优美的舞蹈动作设计。
C. 戴眼镜的展卷人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隔卷作揖。
D. 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
4. (5分)请简要说明加点词语“劈叉”“连环画”“文人画”在文中的作用。
5. (4分)作者是怎样论述第二步“审美超前”——“较抽象”的?请概括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