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2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是“愚”的表现。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就愈趋于简单化。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之间的特殊语言,即所谓“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是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
“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特殊语言”常常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这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梗”是网络用语,最初含有“滑稽有趣”之意,后来它被当作某个特定圈子的专属用语,围绕它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便是“梗”文化。“梗”语言则是“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梗”语言形式丰富,不仅有语言、文字,还有图像、动作等。作为“网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群的相同经验是产生共同语言的前提,共同语言越简单,意味着群体的共同经验越多。
B. 字句有固定意义,这会影响实际情意的表达,于是人们交流时常会选择更为直接的会意。
C. “梗”文化能给青年提供情感表达的“便利感”,同时也推动了线下社交向网络世界的延伸。
D. “梗”语言是对主流话语体系的一种丰富,它的兴起演变与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B.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附着某些共认的意义,这种观点在两则材料中都有体现。
C. 材料一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们使用特殊语言进行交流的原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D. 材料二以“相对”“一定程度”“笔者以为”等语对论述作出限制,体现语言的严谨性。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咏叹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礼记》
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C.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刘勰《文心雕龙》
D.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乡土社会中特殊语言的主要特点。
5. 学校组织学生调查大学生使用“梗”语言的情况,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调查报告大纲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材料二,完成空缺处。
标题 大学生“梗”语言使用的调查研究
调查背景 信息化网络时代,“梗”语言发展迅速,流行面广。
调查摘要 “梗”语言构成方式有缩略字词、谐音替换等。
①“梗”语言受到大学生追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
②存在问题 ___________
③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共同语言越简单,意味着群体的共同经验越多”曲解文意,原文是“共同语言越简单,意味着群体的共同经验越有限”。
B.扩大范围,“人们交流时常会选择更直接的会意”错误,原文“‘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见只有熟人之间才会这样。
C.“‘梗’文化能给青年提供情感表达的‘便利感’”张冠李戴,原文“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情感表达的‘便利感’”,可见情感表达的“便利感”是互联网提供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I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然亭①的雪
俞平伯
①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们雇了两辆“胶皮”②,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车轮咯咯吱吱的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前门了。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濛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