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10字。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检测(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 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 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 ① )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 ② )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 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 ③ ),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  , 。”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事实上, 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与《九歌》 的关系是脉络分明的。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 ④ ),这不过 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④             
  2.请补写出文中画划横线处的诗句。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C.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D.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二、情景默写
  4.《登快阁》: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        ”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描绘自己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        ,        。”
  (4)“        ,        ”两句,诗人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白眼”的典故。
  (5)“        ,        ”两句暗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6)《登快阁》中“        ,        ”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李贺和李商隐同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诗风有别,异彩纷呈。《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      ”句见豪放雄奇;《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               ”句展瑰丽神奇;《锦瑟》中“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显隐晦迷离。
  (2)“水”常常被诗人借用以抒情。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           ,奔流到海不复回”,借黄河水奔流到海的气势抒发豪迈之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借长江水拍击堤岸的力量抒发怀古之情。
  (3)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拟行路难(其四)》中不能安于宿命的鲍照,“              ,举杯断绝歌路难”;《客至》中刚刚安居草堂的杜甫,尽管盘中菜肴简单,且“            ”,也愿与邻翁对饮;《登快阁》中知音难觅的黄庭坚,也只能无奈慨叹“            ”。可见酒是液体的诗,诗成了情酿的酒。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兴于诗”“游于艺”,《论语》中的这两句关于文艺的话很重要。“兴”与“游”,揭示出古代传统文艺教学中启发、浸润、涵泳之重要功用,对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