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582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
  一、基础•运用(24分)
  班级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开场白】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读善读之风更是历经数千年而________不绝。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展现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人们________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人们冰冷的心________起来。人生几十年,我们要以满腔热忱(      )对待阅读。当我们身边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时,相信我们的阅读之旅会更美不shèng(     )收。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热忱(      )           美不shèng(      )收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绵延   浮躁   滚烫 B. 延续   烦躁   滚烫
  C. 绵延   烦躁   火烫 D. 延续   浮躁   火烫
  (3)体会画波浪线部分三个短句的情境和结构,再仿写一个短句:_________。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热忱,rè chén,热情。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绵延:延续不断的
  【读书故事会】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明代大学者张溥自创“七录”读书法。他读文章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抄写的文章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直到烂熟于心。人们每每提起他的书房□七录斋□,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主张“牛嚼鲸吞”读书法。所谓“牛嚼”读书,就是像牛吃草时的“反刍”一样,细细地反复体味,把握知识的精髓□所谓“鲸吞”读书,就如同巨鲸为捕食鱼虾,吞取大量海水然后排出一样,广泛涉猎知识。我们只有将“牛嚼”和“鲸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深更广地掌握知识。
  (1)依次填入语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2)下列选项中,与语段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猫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读书好方法】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______。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不随声附和。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_______,要把“做”作为读书的着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1)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
  ②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