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10字。

  虹口区202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一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练习
  语文练习卷
  2024.1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注意:
  1、本练习卷共22题。
  2、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练习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14分)
  1. 默写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万家忧乐到心头”是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政治抱负的高度概括。
  (4)小雨为了参加学校文学社举办的“诗画相映”主题活动,画了一幅表现秋 日美景的画作,画面呈现的是:山间的树木都披上了黄叶,金色的晚霞把山头映照得分外璀璨。小雨可以把《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题写在画作上。
  【答案】    ①.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 树树皆秋色    ⑥. 山山唯落晖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贱、愿、方、皆、唯、晖”。
  (二) (21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丙]
  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王经(? —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邀王经一道前往,被王经拒绝。不久,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所杀,王经因忠于曹魏被诛。②二千石:汉代称郡守为二千石。③晋:特指后来篡魏国权的司马氏。④戚容:悲伤的神色。
  2. [甲]诗和[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为”和“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为”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汝为寒家子
  D.为尚书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不从母敕”中“敕”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
  A.告诫        B.命令        C.任命        D.斥责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遂与外人间隔
  5.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欲辨已忘言”是因为诗人喝酒之后,处于半醉半醒 状态。
  B. [甲]诗“飞鸟相与还”中飞鸟翩然来归,可以看作是诗人躬耕自乐的艺术化身。
  C. [乙]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写出了渔人对桃源中人错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变化而感叹惋惜。
  D. [丙]文“何负吾邪”表达了王母对儿子不忠不孝的失望,塑造了她“贤媛”的形象。
  6. [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中的王经都身处乱世,面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前者的人生选择是_______________。而后者的人生选择是_____________。虽然他们的人生选择不同,但都具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