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2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
“人间天堂”今更盛——解码名城杭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杭州西湖边的公园里,出生于13世纪中期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雕像静静矗立。雕像的基座上刻着这位旅行家对13世纪末杭州城的印象:“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十万人家……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四方,勾留下无数文人墨客,营造出世代名城繁华。
天堂之城 人文荟萃
“潮起之江、千古风流。”人文荟萃,自古便是杭州发展的“底气”和“底色”。
自秦朝设钱唐县算起,杭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公元610年,江南运河被重新疏通并纳入中国大运河系统,杭州成为“咽喉吴越,势雄江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商贸都会。
物华天宝,自然人杰地灵。
于是,杭州便成了李太白笔下的“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白居易心头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苏东坡眼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有陆游手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西湖遍地是名人、遍地是文物、遍地是诗歌。”杭州亚运会设计总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宋建明说,正是这汪碧水,构建起无数文人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今天的杭州人,依然能够乐享千年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南宋时,农历八月十八被正式定为观潮节,直至今日,中秋佳节前后,仍有四海的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奇观。
“读白居易写下的诗,走苏东坡走过的桥,品陆游品过的茶……”具有浓郁杭州特色的传统文化生活,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生机勃勃。
城以盛民 民因城盛
《说文解字》记载:城,所以盛民也。
自古以来,“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就深深印刻在杭州的治理逻辑中。
防洪筑堤、疏浚河道,千百年以来,多位名宦良牧主政杭州,留下了一段段造福百姓的佳话:唐刺史袁仁敬发动人们种树,九里云松的景象保留至今;中唐名相李泌引湖水入城,建六井以利民;任官三年,白居易疏浚西湖、兴修水利,使百姓受益。
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今日杭州,城市建设尊重客观规律、饱含人文情怀。
杭州,连续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人情味、治安、文化底蕴、文明程度等评价指标中始终以高分名列前茅。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这里吸引各方人才的重要因素。
“这里是一个能够让生存和生活合为一体的地方,有古典韵味又有创新活力,周末图书馆里全是看书的年轻人。”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陈明霞说。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杭州更加重视城市的“人民属性”,注重发挥城市的人文优势,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撬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生动样本。
在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眼中,西溪的保护是一篇可以获得“甲等”的好文章:约11.5平方公里的湿地成为“城市之肾”,周边是高教密集区、休闲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个大自然的课堂还吸引了大批学生来上科学课。
“杭州把保护好西溪湿地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刘想说。
文质彬彬 行稳致远
岳飞庙、于谦祠、秋瑾墓,青山有幸埋忠骨;“五四宪法”诞生地、爱国卫生运动纪念地,中国空军抗战首捷地,长空无言证国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经由历史文脉沉淀在杭州的时代记忆中,融化在杭州人民的血脉基因里。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系列“最美”现象,成为杭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佳注脚,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斑马线上,两侧车辆安静等候,行人快速通过。截至2023年5月,杭州市区主要道路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达94.86%,公交车礼让率达99%。
“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2013年以来,杭州每年举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礼让斑马线”“孝心车位”“爱国主义红色公交专线” ……一个个文明实践品牌润物无声,让杭州成为了一座温暖的善意之城。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新时代的杭州更是一座“未来之城”。这里正持续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举措,给世人展现出一幅在人文熏陶中美丽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更加美丽的神韵画卷。
正如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诗画江南的人文底蕴、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人间天堂”杭州,正以“不负历史、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担当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吸引世界在中国的这扇“窗口”凝神驻眸。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八月十八在南宋时被确定为观潮节,至今,中秋前后天下宾客还蜂拥而至,体现了杭州人在文化传承上的贡献。
B.九里云松、苏堤、白堤、引湖水入城工程等,充分说明,自古以来杭州的治理就饱含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
C.“最美人物”的涌现,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的评选,是杭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佳注脚和文明实践的品牌。
D.杭州正在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展现出人文和经济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可•波罗说过“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宣传了杭州,因此它的雕像被放到杭州西湖边的公园里。
B.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四方,勾留下苏轼、柳永等文人墨客,他们也营造出杭州的繁华。
C.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杭州连续1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以及吸引来自各方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D.西溪湿地充分证明,只要导向鲜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就能打造成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来支撑文章第一部分“天堂之城 人文荟萃”的观点的一项是
A.杭州丝绸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杭州的剪纸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B.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诗、画、景在审美和哲学层面上的有机结合、达到统一的重大特质。
C.杭州的面积是1.685万平方公里,即便不计杭州西部淳安、建德、桐庐三县市,杭州十区的面积也达到了8288平方公里。
D.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太阳六个元素组成,极具杭州辨识度。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23年来杭旅游人数基本呈持续增高趋势,截止9月18日,2023年来杭旅游的人数2亿人次左右。
B.7、8月份来杭州的游客人数均为3000万左右,游客数量以及同比增幅均创造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C.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观潮节与国庆重叠,这些因素的加持,9月杭州旅游人数可能再创新高。
D.杭州旅游业发展较快,得益于其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诗画江南的人文底蕴、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
5.本文提炼了哪些杭州文化自信的样本,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丈夫 孙犁
今天是中秋节日,可是还有一场黑豆没打。上午,公公叫儿媳妇把场摊上,豆叶上满带着污泥,发着臭气。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没长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黄牛也瘦了。儿媳妇站在场里没精打采的。年景没有了,日子不好过,丈夫又没消息。去年,他还在近处,八月十三那天还抽空回家来看了看,她给他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