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夏云陶
教材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引导学生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吴小如先生在《古文精读举隅》中对比分析《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两文思想一儒一道,佩服先生思想的深刻与“对比”的妙用,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的大纲要求,于是尝试借用到课堂上。
并且本文为记叙类的文章,属于“浅易的古代诗文”(《考试说明》),书下注解也比较详细,又是自读课文,所以安排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保证“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比较,文章比较(本文与《捕蛇者说》异同)与文化比较(两种思想有别),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并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因此,立意设在尝试“广一点”“深一点”的文章比较与文化比较。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其基本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
经过高中一年来的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等儒家文献以及《秋水》道家文献,初中学过《塞翁失马》等,以及在平时的课堂里常常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有深度、有理论色彩的经典材料,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因此,设计《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学生独立翻译,把握文意;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作比较,文章比较(本文与《捕蛇者说》异同)与文化比较(儒、道两种思想的差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实词“类、固、致、易”和虚词“且、而”;学习设事明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读、翻译、讨论。文章比较(本文与《捕蛇者说》)与文化解读(两种思想倾向,儒道两家传统思想)。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认识“繁政扰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重点难点:文章的思想倾向与儒道两家思想内容。
设计思想:对课堂作些调整,以期能做到“有用”“有趣”,增加“富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加深对文章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作一些旨在“广一点”“深一点”的尝试。 
课时:二
第一课时(简案)
1.幻灯片:文学常识(回顾读过的柳宗元的作品,出示《捕蛇者说》,齐读)
2.学生对照注释逐段翻译到作业本上:让学生自己划自认为是重点的字词(“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3.找出本文“传”的要素:姓名,家乡,职业,特点,事迹。(文体是一篇传记,橐驼,职业是种树,种树技术极高,讲述他种树为什么这么好: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4.把握主旨:文章的重心与用意(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5.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思考:《捕蛇者说》从主题看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