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3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张明伟的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县虾子镇。2012年6月23日,经一名老乡介绍,29岁的张明伟到义乌市义亭镇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这是一家生产充气玩具的小厂,张明伟的工作岗位是高频机操作员。
  两天后的上午,张明伟准时到工厂上班。这些原始皮料是一捆捆堆放的,每一捆原料上钉了一颗类似订书钉的钉子。在加工前,需要用一把剪刀将钉子撬开,再把皮料一张张伞到机器上模压成型。在撬开钉子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剪刀突然刺到张明伟的左眼,当场鲜血直流。
  一个贵州籍老乡赶紧将张明伟送到义亭镇卫生院,由于伤势太重,卫生院不敢收治,老乡只好将张明伟送到义乌市中心医院急救。经医生检查,张明伟的左眼眼结膜被剪刀刺穿。尽管医生作了各种努力,仍然无法保住左眼,张明伟的左眼彻底失明了。住院期间,张明伟接受了眼球缝合手术。11天后,他转院至杭州的浙二医院,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成功后,考虑到住院费用较高,张明伟只好回义乌休养。
  出院后,张明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伤残鉴定中请。①2012年8月27日,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张明伟所受伤系工伤的认定。2013年1月21日,金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了张明伟伤残等级为8级的鉴定结论。
  张明伟意外受伤后,洪敬塑料袋厂的企业主徐某曾去义乌市中心医院看过一次,几天后给了张明伟的妻子500元钱,此后再没主动说起医药费的事。后来,由于前后花去医药费上万元,无钱继续医治的张明伟曾向徐某讨要过几次医药费。徐某又给了1000元钱后,拒绝再支付任何费用。
  ②张明伟告诉记者,尽管之前自己打工多年,但由于工资不高,几乎没什么积蓄。受伤住院期间,光医疗费就花去12万多元。加上住院期间的生活费,总开支超过15万元。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张明伟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提出共计847万元的赔偿,但一直没有结果。其间,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四处找工作。
  由于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了找回自己应有的补偿和尊重,张明伟找到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和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去年2月7日,义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仲裁,裁定厂方负责人支付张明伟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鉴定费等共计796万元,且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付清。不过、裁决书生效后,厂方并没有付款,张明伟仍然没有拿到一分赔偿款。
  据了解,目前张明伟在全东区傅村镇一家玩具厂打工,每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他的妻子在义乌市苏溪镇打工,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由于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孩子及年迈的父母,全家人平均每月开支至少卖2500元。因此一年下来,夫妻俩几乎存不了钱。更糟糕的是,去年8月,张明伟的妻子在上班期间不慎摔伤,他不得不请假照顾妻子,那个月家里额外增加了3000多元的开销。这笔钱是向亲戚借的,当时说好春节前还。前两天张明伟和妻子算了算,春节前拿不出钱来还了,只好向亲戚承诺明年一定还钱。
  今年元旦后,张明伟的维权一事有了新进展:代理律师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的话,有可能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拿到全部或部分赔偿款。
  获悉这一情况后,张明伟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主动放弃近800万元赔偿扶,从此不再向厂方索赔!
  ③原来,不久前张明伟得到一个确切消息:洪敬塑料袋厂已于2013年2月倒闭注销,工厂负责人徐某于当年7月因病去世,徐某的妻子盛某身患重病,目前只能靠低保和亲友接济维持生活,盛某家里还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儿需要抚养……
  得知上述消息时,张明伟陷入了痛苦的抉择:自己工伤后遭受各种痛苦和坎坷,由于厂方一直不配合,导致多年索赔无果,不仅自己身心十分疲惫,一家人也备受煎熬,因此,他非常希望通过维权拿到近800万元赔偿款,以弥补自己和家人的损失;但如果真的向盛某索赔,肯定会加重盛某的经济负担,甚至还有可能加重盛某的病情,给本已脆弱的盛某和年少的女儿造成打击,这让他于心不忍……经过反复考虑,张明伟最终做出了放弃索赔的决定。
  ④“听说我主动放弃索赔后,不少人说我太傻。说实话,目前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的确非常需要这笔赔偿款。但我还年轻,还可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与我相比,我的老‘东家’更需要这笔钱。”昨天上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明伟这样解释自己放弃索赔的原因。
  张明伟的代理律师、义乌市外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援助律师张洁告诉记者,她从事民工维权多年,还是第一次碰到像张明伟这样以德报怨、宽容他人的民工。张明伟的主动放弃,让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一股暖暖的正能量。
  义乌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局服务管理处主任王勤丰表示,他们正与民政、慈善等部门联系,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在义乌设立一个救助基金,专门救助像张明伟这样因工伤、车祸等意外事故陷入困境,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无果的外来流动人口,探索建立困难流动人口长效救助机制,让在义乌创业、生活的百万流动人口感受到义乌的温暖。
  (摘编自《金华日报》2015年1月13日A04版,有删改)
  材料二:
  这是一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新时期我国草根阶层以德报怨、知恩图报、自强不息等可贵品质,以及新闻媒体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如何化解外来民工群体性事件这一重大社会课题的新闻报道。整组报道采访深入,既有感人至深的人物细节,也有传递爱心的帮扶举措,充满了社会正能量。外来民工张明伟因工伤导致左眼彻底失明、艰难维权3年仍没有结果;在爱心律师的帮助下,法院判决工厂赔偿796万元,但他得知原来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明伟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放弃索赔的,在遭受工伤后,其本人曾一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后来得知盛冬玲的处境,才打消这一念头。
  B.张明伟自己生计困难,在劳动监察大队等机构援助下获得胜诉;他的事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义乌市救助基金的设立,保护更多人的权益。
  C.该事迹传开后,张明伟和他的老板盛冬玲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也被有关部门列为低保对象,保障了生活基本需要。
  D.面对张明伟的善举、盛冬玲深受感动、她不仅通过《金华日报》作出遵守赔偿的庄重承诺,也决定在去世后为张明伟捐出眼角膜。
  2.下列对划线句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给出张明伟伤残鉴定流程的具体时间点,既证明了张明伟遭受工伤的真实性,又暗示了他维权之路的漫长。
  B.②句张明伟与记者交谈的内容,既证明这是新闻媒体获得的一手资料,又说明工伤遭遇加剧了张明伟的生活困境。
  C.③句“原来”处写张明伟主动放弃赔偿款的原因,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强化了张明伟的善举。
  D.④句直接引用张明伟的原话,既增强可信度,又揭示了他在维权历程中复杂的心理,传递出张明伟的可贵品质。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张明伟放弃维权原因的一项是(3分)
  A.自己尚存的劳动力。 B.盛某的经济负担。
  C.对盛某女儿的心理打击。 D.援助机构对自己的帮助。
  4.在对张明伟和盛冬玲的救助中,新闻媒体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中,前一则为人物通讯,后一则为新闻简评,请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金枝(节选)
  邵丽【注】
  文本一:
  周启明是夜晚翻墙离去的,他没有回县城继续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婚事,把人都丢死了。他怕同学听说了笑话他,更怕奶奶再去学校弄他回去。他趁黑摸进厨房,往书包里装了几个馒头和一块熟猪肉。他事先打听好的,出门朝南走,直接奔竹沟而去。周启明去竹沟寻找他爷爷去了,爷爷在那里闹革命,寄回来的信封上有地址。他不知道这次南下寻亲,会改变他和穗子一生的命运。
  路途的遥远超乎他的想象,腿脚都快走断了。过去他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