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650字。

  六校2024年11月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在通讯体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因而篇幅较长,在时效性上不如人物消息。也正因为如此,它比人物消息具有更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的。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③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厖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他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这为下文展开叙述王宁生的事业成就奠定了人物形象基础。
  ④要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尤其是对高层人物的专访,选取合适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母亲节话母亲——访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这篇人物通讯的主角是在香港政界备受关注的一位女性,如何将这样的政治人物表现得可亲可敬呢?作者从“母亲节话母亲”的角度,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讲述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的事迹,同时作为一位母亲的故事,特别是她捐肾救女的举动,让人感受到了一位意志坚定、有慈爱胸怀的女性形象。这样,政治人物也展现出了可亲的一面,文章的可读性也大大增加了。
  ⑤除了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还要重视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
  ⑥要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红星照我去长征——访95岁老红军寇延庆》一文中,主人公寇延庆老人曾在枪口下被朱德总司令救回一命,在后来的岁月中,老人依然不改革命初衷和坚定信念。作者特别记叙了这样一笔:“‘要是没有朱老总在关键时刻救我一命,我活不到今天,也就不可能接受你们现在的采访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物通讯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人物形象较为丰满,它比人物消息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B.立足于新闻事实进行创作,是人物通讯塑造出的新闻人物能够具有形象美的重要前提条件。
  C.《多重角色王宁生》抓住了王宁生“三次归国记”这一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从而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D.创作人物通讯时,想要体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必须选用表述具体的语言,同时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从形象美和语言美两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举例分析明确了人物通讯在这两方面的审美要求。
  B.以普通百姓为主体所创作的通讯,若不依托于代表性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就会失去新闻价值。
  C.人物通讯要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就要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
  D.人物通讯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对形容词的选择应该尽量审慎,甚至少用,可运用一些具体准确的描述。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第⑧段中“零度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全红婵:从农村娃到中国奥运最年轻三金王》:“她的成功不仅来自天赋和才华的支撑,更来自她不懈地努力和坚持。全红婵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坚韧、勇气、感恩和谦逊。”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
  C.《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D.《“探界者”钟扬》:“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4分)
  5.请从人物通讯形象美和语言美两个角度,对下面的人物通讯片段进行简要评析。(6分)
  张桂梅老师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早上天还没亮,63岁的张桂梅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拿着大喇叭催促“起床喽,姑娘”“快点呗,还有两分钟上课了”,张桂梅笑着说:“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姑娘们起了‘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这样的外号。”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超过10万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
  ——《张桂梅:“燃灯校长”带领大山女孩们逆天改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鹏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