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67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留白,也是一盘死棋。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气眼”,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
  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在中国画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为作品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和万千意象;在生活里,它更是一种淡泊的心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于纷繁嘈杂的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的内心留一处清净的空白,则能感悟一份空谷幽兰的禅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留白,留的是什么?》)
  材料二:
  留白的艺术方式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效果。留白在中国画艺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们的视觉要求和观察习惯具有的规律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从一般的规律来看,人们会对看到的事物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尤其是面向某一事物进行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留白里面有云烟、雾气、山峦、溪水和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丰富的景致彰显画面的写实魅力。
  B.中国画留白又叫“余玉”,从其具有的“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特点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对中国画的深远影响。
  C.中西对画面中空白的不同认识,反映了艺术家对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这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D.“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创作和鉴赏理论中的重要法则,在中国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其昌认为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能化眼前之有为无。
  B.中国画留白类似围棋里的“气眼”,没有“气眼”的棋是死棋;没有“气眼”的画面,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
  C.人们的视觉要求和观察习惯在规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点常常被中国画创作用来进行画的布置与设计。
  D.白色宣纸作为国画材料,使更多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被画家能创造出来,画家可利用较多笔墨来描绘物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画里的“取气”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依靠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 B.大量留白,笔墨极简。
  C.画面满密,留白极少。 D.将虚与实进行有效的结合。
  4.结合文本,从中国画的虚实角度解读“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豫让亮剑
  贾兴安
  第一次刺杀失败后,豫让是遍体鳞伤、一瘸一拐回到家中的。伤愈之后,豫让迫不及待地计划对赵襄子实施第二次攻击。
  他想,这一次必须成功,不能再失败。赵襄子认识自己,自己必须改变样貌,这样才能再次接近他。
  豫让收拾好行囊,戴上佩剑,暗藏匕首,躲进位于家乡十几公里外的深山老林,独自悄悄进行“易容手术”。左腮旁嘴上角那颗黑豆粒大小的青痣,先毫不犹豫剜掉。豫让又将眉毛和胡须刮掉。接着,他在山里的漆树身上,用刀划开一道道的口子,让黏稠的汁液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