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10字。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中看到了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浅阅读的读者对阅读内容基本不需要思考,被动接受阅读信息就能获得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B. 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中学生的本意,因为学业压力,想阅读的他们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进行课外阅读。
C. 阅读的浮躁之心使得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中学生不敢阅读大部头的作品,而选择阅读青春小说。
D. 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读者每天花更多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并使其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它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是深阅读无法比拟的。
B. 当代中学生认为,阅读并非一定要有所收获,所以,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被他们抛在了一边。
C. 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的阅读危机,引发了社会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这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正视。
D. 热衷于碎片化阅读,无暇进行深阅读,可能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会让我们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根据调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项调查中,占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偏向选择阅读短文章。这些学生有可能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B.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天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等的上网时间,远远大于他们每天花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
C. 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D. 调查发现,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影响校园阅读。这说明大学生阅读缺乏症主因不在社会。
4. 下面是某高一学生读完以上四则材料后所画的思维导图(即文章思路),请你帮忙补上空缺部分。
5. 有十本书被网友列为“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排行榜”,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尔登湖》等都榜上有名。请根据上述几则材料,说说网友对这些大部头作品读不下去的可能原因。
【解析】
【导语】这四则材料共同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浅阅读的现象及其影响。材料一介绍了浅阅读的背景和特点,强调新媒体的影响。材料二和三通过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学生和大学生在阅读上的困境,指出学业压力和课程安排是主要障碍。材料四则反映了社交网络对阅读习惯的改变,导致阅读时间碎片化。整体来看,这些材料揭示了浅阅读对深度思考和文化传承的潜在威胁,呼吁社会关注阅读文化的缺失。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被动接受”错,材料一原文是“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C.“阅读的浮躁之心使得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错。材料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可见助长“浮躁之心”是专家的担忧;“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材料二“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是“在成为”。
D.“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读者……并使其……”错,材料四“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据还显示……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前后没有“让”“并使其”这样的逻辑关系。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