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00字。

  上海市浦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
  (2)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__•邶风》)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答案】    ①.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 俟我于城隅    ③. 诗经    ④. 携来百侣曾游    ⑤.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以及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庸、俟、隅、携、峥、嵘、稠。
  2. 按要求选择。
  (1)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D.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寒树老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会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展。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文化自觉,这就是自知之明。
  ①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好的传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②并有意识地发扬它和继承它
  ③但真正传统好的东西不会完全走掉的
  ④让大家意识和理解到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应该保留的优秀传统
  A. ④②③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的空间,无尽的时间,深远的宇宙,难以洞观。充分展示了秋日萧瑟,悲从中来的观感。“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B.此句出自《滕王阁序》,诗人运用四个景象“落霞、孤鹜、秋水与长天”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这两句诗,在全篇中可以算是对景色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中“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寒树老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 萧瑟气氛。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手机看得津津有味的文章,变纸质版就看不进去了
  ①人类的大脑有负责视觉和语言的遗传密码,却没有负责阅读的。从壁画到象形文字,再到印刷书和数码显示屏,人类的大脑一直在适应通过阅读来处理信息的模式。
  ②柏拉图曾担心写作也许会削弱人类的记忆能力。他的担心很有可能是对的。将事件和想法通过写作记录下来的能力,会减少我们对记忆和口口相传的依赖度。我们的大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