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30字。
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早期,文化记忆主要通过仪式传承,这种集体性的庆典活动构成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独特体验。在文字诞生后,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从仪式逐步转为文字和文本。而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媒介成为文化记忆的关键工具,网络空间为文化主体提供了新的社会记忆渠道。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分享各自关于传统节日的记忆。这不仅促进了文化记忆的传播,也为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和记录属于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也丰富了过节的形式,一些网络活动甚至改变或创造了新的节俗活动。节日里各种形式的网络祝福不仅予人方便,也创新了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尽情展演传统节日,借助于虚拟活动体验、社交媒体、各类文化课程、数字文创产品等形式,有利于彰显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作为资源活化,成为时尚的文化符号,并融入年轻人喜好的生活方式中,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育他们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参与和体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推进节日文化传承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承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节日原本承载着家庭团聚、人伦教化的重要功能,然而,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带来一定困难,个体的生活、行动、思想、性格、趣味等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聚合与认同。这就提醒我们,应把节日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来建设和传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公共空间中的仪式化展演唤醒民众内心的文化记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挖掘并光大其中蕴含的符合当代人价值观的文化元素,使文化所具有的经济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其中,空间化和场景化是唤起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空间是记忆之场,能够塑造文化记忆,避免遗忘,并重新唤醒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城市的公共场所,如文化中心、购物商场等举办节日主题的庆祝活动,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和感受节日的机会,使人们在更加广泛的社交环境中共同分享欢乐。传统的庙会、社火都是在一定公共空间举行的“集体狂欢”性节日。这些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通过民众的“身体在场”标记文化记忆符号、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契机。因此,需要着力打造具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记忆的公共空间,其中包括举办社区庆祝活动、商场主题活动、数字化互动活动等,通过公共空间的节日氛围营造,以满足人们新的社交和文化需求,让人们对抽象的节日文化有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传统节日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作为民众可实践的文化手段和文化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节日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趋势,着力搭建传统文化记忆与现代受众的有机联系,有效融合新技术、新媒介、青年文化、流行时尚等,最大限度实现“热回忆”式的“古今对话”,并适应不断增长的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需求,淬炼其中更加贴合现代审美理念与社会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核,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形式到精神品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具时代色彩和中国风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增强现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摘编自徐赣丽《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材料二: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主体性就会有创新发展节日文化的信心和动力,节日活动的品质与效果也能得以提升,参与者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节日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内部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节日的复兴也能为逐渐空心化的乡村带来人气和活力,通过与发展旅游相结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城市的传统节日振兴活动也可以为新移民带来融入当地社会的契机,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社会早期时人们只能通过仪式来传承文化记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图片等众多传承文化记忆的工具不断涌现。
B.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来尽情展演传统节日,有利于激发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进而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
C.材料一中借助网络空间来传达节日祝福,丰富了过节形式,这是材料二中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要守正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
D.提升节日活动的品质和效果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提升参与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媒介是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工具,各种网络公共空间的仪式化展演比现场仪式化展演更能唤醒民众的文化记忆。
B.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及个体对新的聚合与认同的需求等是我们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时要考虑的因素。
C.材料一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的广泛参与以及活动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在创新发展中传承节日文化遗产就能顺应时代前进步伐和民众的精神与心理需求,发挥节日文化的价值属性。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芒果TV综艺中,湖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湘绣大师——成新湘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慕名观看。
B.中国的“年”,俗称“年三十”“年三十夜”。民间广泛流传着“年”是一个在除夕之时出来伤害人畜的怪兽的传说。
C.2024年元宵节期间,秦淮河灯会打造了白鹭洲公园主展区,以《上元灯彩图》为创作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D.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台与海外电视机构合作,在一些国际主流互联网平台播放视频,实现了中华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
4.材料二是如何论证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要守正创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如何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6分)
【链接材料】近年来,河南卫视播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发热议。它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起多个表现节俗文化的表演空间,营构“观众—节目—文化”的动态感知场域。其在创新呈现历史文化资源之外,也充分考量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当代价值的视听表达,如不少节目通过加入“二次元”动漫等形式,强化了节庆文化与青年群体的联系,适时引入的当代议题也不断丰富着节庆文化的价值维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寻觅普希金
谢炜如
我从普希金博物馆蹒跚而出,走过一片橡树林,一尊黝黑的普希金雕像就坐落在稀疏的草地上。①诗人在长椅上侧身倚坐,身旁和脚下摆放着几束鲜花。
注视着这尊黝黑的雕像,我感到普希金是那样的熟悉。小时候听话剧团的姚锡娟老师给小伙伴们朗诵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姚锡娟那柔和而磁性的声音,令我记住了普希金的名字。许多年后,已是文学教书匠的我,进入了普希金的世界。除了课堂上理论性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