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3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篡改(zuàn) 一丝不苟 业己 鸢飞戾天(lì)
B. 炽热(chì) 锐不可当 锃亮 杳无消息(yǎo)
C. 佃农(diàn) 深恶痛疾 胆怯 殚精竭虑(dān)
D. 诘责(jié) 筋疲力尽 候骑 互相轩邈( miǎ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新科技、新技术迭代更新,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体验经济”迅速 进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为 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 了消费体验的交互性、沉浸感和真实度,还 了传统娱乐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束缚。
A. 融入 促成 增加 打破
B. 渗透 促进 增强 打破
C. 融入 促成 增强 消除
D. 渗透 促进 增加 消除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化空间,是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空间,为了避免徒有其表、流于形式,做好供需工作对接是关键。
B. 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成为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C. 英模题材影视作品创新艺术手法,目的是为了英模形象具有新颖动人的艺术美感,引发观众的认同。
D. 文化夜游不仅提升了景区开放水平,提高了景区承载容量,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游览体验。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许多南方的城市,大街小巷都有三角梅的踪影。它们易种、好活,插个枝就能长。
B.今日游人登鹤雀楼,大多会下意识地向西望去,希望看到白日所依的那座“山”。
C.文化空间,文化是灵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理应富有文化气息。
D.陶渊明写声音,采取了托声于景,藏声于形的方法,着力于声音意象的自然呈现。
二、(共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6题。
阅读时,不要放过你的耳朵
①关于阅读,我至今是一个老派人物,还死硬。我坚持认为,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是最佳的阅读方式.
②阅读是容易产生快感的,快感来了,不管不顾,一口气冲到底。我把这样的阅读叫做放纵式阅读,它的缺点是看得快、忘得更快。
③如果手上有一支笔,它对阅读的速度就会有一个调整。笔的作用其实就是刹车的作用。你在书上划拉几下,再写上几个字,这一来阅读的速度就下来了,它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我和年轻人闲聊的时候时常发现这样一件事,当我们讨论到作品的某个局部时,他会这样说:我没注意哎。问题来了,这个细节你没有注意,那个细节你也没有注意,那你到底读到了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放纵式阅读最多让你了解到故事梗概而已。对待通俗小说,那个自然没有问题,但是,面对真正的文学,这里的遗漏就有点大。
④事实上,我的阅读也快,大部分时候,一目可以十行。但是,在我阅读经典的时候,我甚至连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词的意义,它意义重大,它是一个作家的终极,它也许就是本质。在许多时候,你把字和词错过了,你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甚至于,你把这个作家就错过了。
⑤然而,我想说,无论我们是怎样好的读者,阅读都有它的局限。这个局限不是来自我们的能力,而是来自文字自身的属性。
⑥文字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形”,这是供我们阅读用的,它作用于视力;但是,文字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属性,那就是“音”,这是供我们说话用的,它取决于我们的听。 “形”和“音”并不构成彼此矛盾的关系,然而,出于生理的特征,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很难兼顾。比方说,我们说话了,我们接受的是“音”,我们自然就会忽略文字的“形”;同样,在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自然专注于文字的“形”,很难体会文字的“音”。
⑦事实上,在我们强调“阅读”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做“自我残疾”这样的傻事,我们不该放弃我们的耳朵。它不只是用来架眼镜和戴口罩的。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该放弃文字的另一个属性。
⑧ 阅读无比宝贵,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历史其实很短。在人类认知的历史长河中,“读”不是“听”的李生兄弟,“读”是听的儿子、孙子,也许还是重孙。在印刷术被发明之前,我们认知的历史是“口口相传”的历史,一句话,是“音”的历史,是“听”的历史。文学是这样,宗教是这样。西方的《荷马史诗》是这样,我们东方的“话本”也还是这样,——要不然,怎么会叫“话”本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