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70字。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我国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演化出的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须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供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盈盈的园林陂池。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此外,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
  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保留前人留下的遗产,吸收古老的历史和优秀的东方文化中蕴藏的智慧,更要以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丰富其内涵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摘编自周魁一《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材料二: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一个致力于江河安澜的伟大构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
  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城市出现很早,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B.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点如今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
  C.当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汲取古代典籍中的水利文化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城市水利学等科学理论,需要多方面纵横比较,深入研究。
  D.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突破了城市地域限制,连通皖豫,据规划,到2040年,工程试通水通航后年平均引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在强调水利建设的理论指导时,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水利学”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B.材料二的引江济淮工程的构想历史悠久,但在当今时代才有实现的可能,其初衷之一就是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
  C.材料二中“牵手”指的是在引江济淮工程的推动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双向会合。
  D.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借助《管子》和“曹操运河”故事来行文,虽同属历史知识的运用,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是(    )(3分)
  A.“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
  B.“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管子•度地》)
  C.“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管子•度地》)
  D.“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地图》)
  4.水利是与江河、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类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水利工程的功能价值。(4分)
  5.面向中学生读者的《江河》杂志拟出版一期“中国水利”专刊,材料一为学术论文,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身为编辑的你会选择哪篇文章向同学们介绍“水利”知识呢?请结合材料的文本特点加以解说。(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 狗
  弋 舟
  时隔多年,贺轶宁驱车还乡,奔赴女儿的婚礼。一条狗从盘山公路左侧的陡坡滚下来,被他那辆租来的比亚迪汽车撞飞。那条倒霉的狗,像是辆没刹住的车,裹着股黄尘腾空而来。它的“制动”失灵了,或者干脆就是条疯狗。
  这租来的比亚迪汽车不是很灵光,几乎冲到了弯道处才停了下来。他伸手去摸摔在副驾驶下面的手机,被安全带勒紧的前胸一阵刺痛。他镇定下来,拨通了女儿的号码——这会儿,她应该穿上婚纱了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