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490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为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初三年级组织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阅读同学写的观后感,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参观了“苏轼主题书画展”。参观过程中,有同学惟妙惟肖地模仿着《西园惟集图》中名贤大儒们的动作和神态,有同学 ① 地欣赏着苏轼书《醉翁亭记》的拓本,有同学用手在空中临写着(甲)xián熟秀媚的字体,有同学 ② 地读着《前赤壁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其余作品与之相比顿时(乙)(àn) 然失色。经过一天的参观,回来时同学们已经累得 ③ ,但能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大家还是非常开心,都期待下一次博识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苏轼那样一生笔耕不辍(丙),让自己的作品(丁)镌刻在历史的画轴中。
  1.给甲、乙、丙、丁处填入的正确的汉字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  黯  zhuì  juān B.娴  暗  chuò  jùn
  C.闲  暗  zhuì  jùn D.娴  黯  chuò  juān
  2.在①②③处填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屏息敛声   抑扬顿挫   筋疲力尽 B.屏息敛声   器宇轩昂  筋疲力尽
  C.诚惶诚恐   郁郁寡欢   器宇轩昂 D.诚惶诚恐   抑扬顿挫  郁郁寡欢
  3.同学们在书法展厅前看到一段介绍文字,其中【甲】【乙】两处标点不够清晰,请你帮助展厅工作人员补全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发奋遍识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甲】文学小言【甲】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见对苏轼评价之高。
  A.【甲】 “    ”  【乙】。” B.【甲】 “    ” 【乙】”。
  C.【甲】 《   》   【乙】。” D.【甲】 《   》  【乙】”。
  4.小丽在查找与苏轼有关的名胜古迹时,看到了一段有关“黄楼”的介绍。她认为其中四处语句不够通顺,并用横线标示出来。请你帮助她判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黄楼公园是徐州苏轼文化的重要景点,也是喜好寻幽探古的打卡地。熙宁十年(1077),苏轼由密州(山东诸城) 调任徐州知州,到达不久,黄河决口于城下,苏轼日夜巡守,率军民挡水。②水退后,为避免徐州不再遭水害,苏轼奏请朝廷拨款在徐州筑堤固岸并建黄楼。苏轼任职徐州的时候40岁,正值最好的年华。③他在徐州重民生,兴水利,受民爱戴,学者将其在徐州的两年称为“黄楼”时期。斯人已去,精神长存。④徐州八景之一的黄楼正闭门提升目前内部展览水平,将以更加完善的述说方式,迎接新时代里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苏粉。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选择题
  5.下列诗句和故事与诚信不相关的是(   )
  A.曾子烹彘 B.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C.商鞅立木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对下列文体常识及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共四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 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春秋日月几番景,山石草木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几处早莺争暖树,(1)”描绘出热闹、充满生机的春天; 秋天多姿,王绩在《野望》中用 “树树皆秋色,(2)”勾勒出色彩斑斓的秋天; 阳光和煦,崔颢在《黄鹤楼》中用“晴川历历汉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