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80字.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内容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按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要求,它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项。理解主要落实在文句,分析综合主要落实在文意上。
“理解B”项中包括四条具体要求:一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三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语言方面的要求,后一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
“分析综合C”项中包括三条具体要求:一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是把部分归纳成整体,把分散的聚合成要点。分析与综合在思维过程中是互相配合的,通过这一思维过程以达到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考点例析]
1.理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据统计收到340个常用词,理解这些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根据上下文做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另外,文言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一类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即词的活用,这种用法在备考中也必须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对实词做出确切的解释。
例①: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997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题,原文略,下同)
A.善才绳之。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答案]D
这道题是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四个选项中每个词都有几个义项,区别一词多义首先是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然后要因文定义,再是要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根据上下文A项中的“绳”应解释为“按法办事”;B项中的“胜”应解释为“克制”;C项中的“恨”应解释为“怨、仇视”。题面上的ABC三项答案均错,正确答案是D项。
例②: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1999年高考卷第11题)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玄里,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