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180字。
2024年秋季高一年期中联考试卷
考试科目: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
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
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得文化进入到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
(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
材料二: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他们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结构与文化样态互为影响,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
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的概括。
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有本质区别。
D.乡土性中国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孤立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过去的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
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较少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
C.在乡土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但在四川山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
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
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B.一轮满月升起来,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
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
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
4.下列选项,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依据材料一的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火光在前①
刘白羽
部队到达了前线的指挥位置,准备黎明的攻击。大家都又忙碌又兴奋,这是指挥部空前所特有一种非常可爱的气氛。除此之外,师指挥部还有一种不同的空气,就是愈经过艰难跋涉,愈渴望这即将赢得的战争,从人们心理上叫作——“像样的战争”。
师长陈兴才恶性疟疾害得正厉害,卫生员计算了时间进来叫他吃“奎宁”,他却满面绯红,两眼干枯而发亮,还叫一个年轻的参谋把作战部署图第七次展开在他面前。直到最后,由于高烧而昏迷了,但他头脑还是清醒的,他还在构思某一个火力点重新配备的方案,但他说不出来,大粒的汗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