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84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指导,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是对中国共产党劳动育人观的继承发展,源自对当前我国劳动教育现实状况的深刻考量,具有强烈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在于强调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不仅强调了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中蕴藏大量劳动典故与劳动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大量描写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也包含大量劳动教育实务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优秀传统,他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鼓励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他用“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方向和价值功能。劳动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劳动育人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其与德智体美四育的有机融合,有效发展学生全面和谐的个人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要倡导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观,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辛勤劳动是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和基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
  劳动教育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人才基础。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不仅要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也要有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基础劳动人才。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切实提高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建设世界、塑造自己的能力,需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摘编自刘向兵《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材料二: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需要结合学生成长实际,坚持劳动教育基本原则,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根基,也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及对当下我国劳动教育现实状况的深刻考量。
  B.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C.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有突出的育人价值,能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有助于“五育”并举,有效发展学生全面和谐的个人综合素养。
  D.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了大量劳动典故与劳动思想,以及大量描写劳动及劳动教育实务内容,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取之不竭的丰富宝库。
  B.劳动教育要倡导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观,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
  C.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基础劳动人才。
  D.学校既可以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等开展公益劳动,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大量描写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容”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周南》)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D.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关于劳动教育,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请加以分析。
  5.向阳中学组织学生打扫街道,有些学生说“我将来是做科学研究的,不需要参加这种体力劳动”,请结合材料的观点对这部分人加以劝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新兵连(节选)
  刘震云
  军事训练开始了。以班为单位,列成一队练操: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还练卧倒和匍匐前进:身子一扑,倒在地上,要用两只胳膊拖着身子往前爬……
  白天累了一天,夜里也不得安宁,练紧急集合。半夜睡得正香,“嘟嘟”一阵哨响,紧急集合!不准开灯,要你十分钟时间穿得衣帽整齐,背着背包、提着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