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000字。
浙江省S9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美国的海陆空军已经在中国参加了战争。青岛、上海和台湾,有美国的海军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空军控制了全中国,并从空中拍摄了全中国战略要地的军用地图。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美国的军队或军事人员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接触过,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多次。陈纳德航空队曾经广泛地参战。美国的空军除替蒋介石运兵外,又炸沉了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战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作战,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要的侵略方式。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他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抨击艾奇逊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向美帝国主义告别,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社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选择8月5日发表白皮书,本想借司徒雷登的离开来掩盖其对华政策的失败,但这种做法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心虚,试图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B.美国在二战后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积极在世界各地推行其侵略政策,在中国则是通过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来实现其对中国的控制。
C.美国虽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由于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这些科技成果并没有为广大人民带来福祉,而是成为了资本家对内剥削压迫人民、对外侵略其他国家的工具。
D.“别了”一词在两则材料中都有告别之意,但其内涵有所不同,前者表达的是中共新政府成立了,从此结束帝国主义欺凌史;后者表达的是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于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材料二侧重于强调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的结论。
B.材料一的语言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如“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运用反语,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
C.材料二中作者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比较分析,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
D.材料二多处出现历史事件的时间,让人对事件的真实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增加了文本的真实性,论证更有力。
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二中“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
C.新华社记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写的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
D.2019年香港由“修例风波”引发的暴乱被平定了。
4.材料一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从这两则材料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方的庄稼
北方
北方大地上,出产山脉河流树木牛羊,出产庄稼。庄稼们在土地上招摇,舞蹈,被收割,深埋,又重生。有了庄稼,养育了人,于是生生不息。
在故乡翟山庄,远山近岭,房前屋后,巷内路边,一转身就是一片庄稼地。庄稼包围着山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形影不离来形容,可以用耳鬓厮磨来描述,可以用生死相依来表达。不可想象,一个村庄怎么能没有庄稼,庄稼怎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