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90字。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成为支撑我国能源自给、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又一“定海神针”。
  多年来,我国石油增产主要来自海上的开采。2023年国内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其中海洋原油产量占总增量的七成。
  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波涛之下,潜藏着庞大的油气资源。渤海油田的一代代海油人承担着在茫茫大海中找油的重任。过去5年,这个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持续焕发着青春活力——连续5年,每年发现一个亿吨级油田,成为我国油气增产的主阵地。
  喷薄而出的活力背后,是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不倦地探索。他们把青春深深扎进海底,托举起中国经济大船稳稳向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今的海油青年又踏上了攻关关键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向勘探“冷区”挺进
  渤海湾是典型的“油型盆地”,此前多年勘探持续发现大型气田。2018年,华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气荒”,寻油找气刻不容缓,渤海油田勘探人主动挑起了这一重担。
  21世纪前10年,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渤西探区,由于一直未获规模性发现,一度被认为是勘探“冷区”。渤海油田的勘探青年组建起天然气勘探青年先锋队,向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吹响了“冲锋号”。
  没有经验,就探索创新。先锋队通过查阅万余篇中外文献,整合多专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形成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颠覆了“渤海湾天然气先天条件不足”的传统论断,在渤中凹陷西南部低位潜山部署钻探首口预探井,钻遇气层324米,成功发现渤中19-6气田。
  (A)
  年轻人又乘胜追击,经过上百天的奋战,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一举问世,探明天然气超千亿方。他们用青春建功挺起了能源报国的精神脊梁,渤海油田天然气勘探青年先锋队也获评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迈向更深、更远、更高产
  持续创新技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产的方向奔跑,成为这里的年轻油田人把储量变产量的青春誓言。
  在钻井行业中,总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被称为超深井。相较于陆地钻井作业,海上深井由于平台位置受限,井眼轨迹复杂,面临更大的作业难度和技术挑战。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BZ19-6-D1井,就是海油人勇于“挑战不可能”的印证,自此他们把海油人的脚印踏在了6088米深海。
  在近6100米的大海深处,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既有漏失风险段,又有异常压力层,还要经过两座地下潜山。为破解温度高、井内压力系统复杂、井下工具易失效等问题,钻井总监谢荣斌在项目启动伊始就联合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反复推敲每个技术细节,创新采用自研的抗210摄氏度高温高润滑钻井液,配合精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渤中19-6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10亿立方米,这一事件具有深远意义,既造福百姓,又有国际影响。
  B.我国石油生产主要都来自海上开采,仅2023一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就占到当年国内原油产量的七成。
  C.海上深井作业难度和技术挑战很大,海油人克难攻坚,使BZ19-6-D1井最终成为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
  D.文中在介绍青年突击队时使用“探索”“扎”“托举”“踏”等一连串动词,使油田青年刻苦攻关的形象深入人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持续焕发着青春活力,一语双关,既指连续5年每年发现一个亿吨级油田,又指青年突击队的不倦探索。
  B.文中在说明石油产量变化和钻井深度时使用了大量数字,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数据背后也传达出作者对海油人的钦佩。
  C.因为天然气勘探青年先锋队探明了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所以他们获评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D.油田青年采用储层电加热技术来向绥中36-1这一老油田要油,落实了三中全会《决定》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策略。
  3.好的报道会采集不同材料,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你觉得下列材料放回原文(A)(B)(C)(D)哪个位置最合适?
  33岁的孟岩负责生产监督。他紧盯施工进度和质量,大到管线连接方式,小到压力表朝向,都要严格把关。他牵头建立攻坚队,不断探索作业新思路、管理新模式、生产新技术,科学优化作业方案,确保新井按时投产。
  4.文中有多个比喻句,请任选一句分析该句比喻的作用,并简要赏析文章使用大量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5.角度的选择,对新闻报道非常重要,面对“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这个事实,本文选择的报道角度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报道角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2年前的24小时
  铁凝
  (1)1976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张岳村第十生产队干活儿。我的乡村好友素英对我高喊着:“铁凝,你看看谁来啦!”我向地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红黑方格罩衣的小女孩站在素英身边正对我笑,是我妹妹。这个小学五年级女生,就这么突然地、让人毫无准备地独自乘100多华里的长途汽车,从我们的城市来村里看我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