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7330字。

  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人们对新诗存在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完全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一系列叠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与新诗属于两种不同的“制式”的诗歌,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
  B.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
  C.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