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60字。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和小宿一起温习课文,按要求作答。
八年级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学习语文的新天地。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我们感受到了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朗读《“飞天”凌空》,夺kuí________的跳水姑娘吕伟如在眼前,激动的观众如在眼前,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 甲 的掌声和欢呼声 乙 聆听《藤野先生》,那谆谆教诲,让我们品味到了那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 丙 ……
其实,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到生活的浩hàn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吧,去汲取语文知识和思想文化的琼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锐不可当( ) 夺kuí 教诲( ) 浩hàn
(2)在文段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摧枯拉朽 B.震耳欲聋 C.振聋发聩 D.沸沸扬扬
(3)在文段中乙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
(4)选择8上第一单元内容,在文段丙处再仿写一句话,使内容更丰富。
二、选择题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体裁多样,有消息,比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有通讯,比如《“飞天”凌空》;有新闻特写,比如《一着惊海天》;有新闻评论,比如《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抓住人物典型的特征,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的深邃的精神世界。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文虽短小,但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
D.《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中书”应该是官职名称,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选自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
三、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词填空
人们对节气变化和四时风物流转是非常敏感的:春天的一丝和风刚刚吹过,白居易便在①《》中记录了莺歌燕舞的景象:“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初夏阳光明媚、芳草茂盛,崔颢便在《黄鹤楼》中描述了登楼望江观景所见:“晴川历历汉阳树,③。”秋叶坠下枝头,王绩在《野望》中写道:“树树皆秋色,④。”冬雪飘飘洒洒,谢道韫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春日叶绿花盛,《庭中有奇树》中的女子不禁感慨:“⑤,路远莫致之。”夏水汹涌,郦道元忍不住赞叹:“至于夏水襄陵,⑥。”秋菊绕篱,陶渊明沉浸于“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朔风凛凛,刘桢以松之高洁自勉:“⑦?松柏有本性。”初春的边塞沙漠格外寒冷,却让王维看到了“⑧,长河落日圆”的奇景。
四、名著阅读
4.“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取一位人物并分析他身上“勤俭节约”的品质。
5.请你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名著拟写推荐语,并推荐给同学们,不少于80字。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秋江送客
【唐】白居易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①。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注释】冒帆云:指烟像船帆和云朵一样缓缓向上升起。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秋鸿”象征离别,用“哀猿”营造哀婉的离别氛围,为下文抒发离别之情作铺垫。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鸿”、“哀猿”、“细雨”、“孤烟”等景象,表现了诗人由此引发的喜悦之情。
C.诗中的孤舟客人和离群的环境,强调了孤独和别离的情绪。
D.全诗无一“送”字,却字字绘别景,句句蕴别情。
7.小语同学发现《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本诗的“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都出现了“烟波”这个意象,请结合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分别说说两首诗中“烟波”这一意象及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