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教 0104002 何锡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鲁 迅
[学习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同学们,当你们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以后,现在回想起来,一定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你们可曾想过,在封建社会,小朋友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的呢,他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二、正课
1.质疑: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