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5700字。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以,则王乎? 王为长者折枝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C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D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施从良人之所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忧愁的样子
B.会须一饮三百杯 须:应当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隐:痛惜
D.引领而望之 引领:伸长脖子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之何 ②王请度之 ③舆薪之不见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⑤/②⑥/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⑥/②④/③/⑤ D.①②/③⑥/④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剑阁峥嵘而崔嵬 B.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C.之祭者乞其余。 D.莅中国而抚四夷。
5.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莫之能御也。 ②百姓之不见保。 ③暴见于王。 ④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⑤惟奕秋之为听。 ⑥王语暴以好乐。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何由知吾可也?
⑨是乃仁术也。 ⑩臣未之闻也。
A.①⑩/②③/④/⑤⑧⑨/⑥⑦ B.①⑤⑧⑩/②③/④⑨/⑥⑦
C.①②⑨/③⑥⑦/④⑧⑩/⑤ D.①⑤⑩/②③/④⑧⑨/⑥⑦
6.下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危士臣 ②是罔民也 ③朝秦楚 ④推恩足以保四海 ⑤孰能一之⑥独乐乐
⑦轻暖不足于体与 ⑧以一服八 ⑨使人听此凋朱颜 ⑩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A.①④⑦⑨/②⑤⑥/③⑧∕⑩ B.①③④/②/⑤/⑥⑧⑨/⑦⑩
C.①③⑩/②⑦/③⑧⑨/④/⑤ D.①③④⑧⑨/②⑥/⑤/⑦⑩
7.对下列诗句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前者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后者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B.“人生得意须尽欢”——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之语,因为作者并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
C.“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出诗人的自信,也流露出他深藏内心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