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792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7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选择符合下列各题要求的选项,完成1-5题。
  1.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áo)迤逦(yí)返璞归真穿流不息
  B. 发怔(zhèng)罅隙(xià)危如累卵(lěi)好高骛远
  C. 瓜葛(gé)胡诌(zōu)呱呱坠地(gū)情随世迁
  D. 木讷(nè)着恼(zhuó)振聋发聩真知灼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迤逦”的“迤”应读作“yǐ”,“穿流不息”的“穿”应写作“川”;
  C.“胡诌”的“诌”应读作“zhōu”,“情随世迁”的“世”应写作“事”;
  D.“着恼”的“着”应读作“zháo”。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B. 在这台充满文化历史韵味的演出中,歌手惟妙惟肖地演唱,把观众带到了美妙的文化之旅中。
  C. 尽管互联网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
  D. 如今人们面对美味佳肴,却常常味同嚼蜡,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还是人们的味觉退化了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本句意思是指观众耳目一新,而不是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所以用词不当。
  B.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本句是形容歌手演唱,不是模仿,应用“声情并茂”之类的成语。
  C.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本句是形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正好,使用正确。
  D.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本句意思是指面对美味佳肴没有胃口,而不是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望文生义,用词不当。
  故选C。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
  B.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别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C. 辛弃疾字幼安,与易安居士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不同于李词的婉约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 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恶”,《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揭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
  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声非加疾也疾:迅速
  B. 山不厌高厌:厌恶枉用相存存:问候
  C.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如今有谁堪摘堪:能够
  D.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战栗功在不舍舍:停止
  5. 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选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咨臣以当世之事
  B. 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多情应笑我士卒多为用者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