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520字。
2026届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回视厚重绵延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文艺家关怀社稷民生,心系民间冷暖,担当人民利益,为民立言,为民请愿,为民著史,为民述怀,积淀成为厚重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奠定了“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文关怀”底蕴,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创作出具有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作品的前提条件。
B. 古代统治阶级在建国初期推崇道家学说,是因为此时道家民本思想比儒家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C. 在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内涵从来不是僵化的,它随时代发展而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D. 开始于先秦的“人文关怀意识”,经过发展,为当下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置百姓于社稷与君主之上,比孔子更加重视人民。
C. 古代学说中含有的朴素民本思想虽然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但是仍有借鉴意义。
D. 人学不仅是古代文学和文论的生命线,也是当代文艺家们需要坚守的基本立场。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民本思想”内涵的一项是( )
A.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B.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C. “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三国志》)
D. “国以民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清•康有为)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当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创作中塑造“经典文艺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开始于先秦”错。原文为“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不是开始于先秦。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错。原文为“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是作用很大,不是不再适用。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的房间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气晴朗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这画画。艺术家们喜欢棕榈树的长势和面向公园与海的旅馆的明快色彩。而意大利人不辞辛苦地从远方跑来瞻仰这战争纪念碑。碑是用钢做的,在雨中闪烁着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