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48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而且,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把乡下人听见汽车喇叭鸣叫而不知所措称为“愚”,那么也可把城里人不辨苞谷和小麦称为“愚”。
B. 文化下乡活动是我国乡村文化政策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
C.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等,是我国文化下乡的具体措施。
D.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层层推进,各司其职,说明我国文化下乡活动所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时用文字交流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引起误会,而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则可避免误会。
B. 虽然文字和语言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工具,但在乡土社会中依然有必要推行文字下乡。
C. 如果送到乡村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城市文化,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
D. 从语言风格上看,材料一语言平易晓畅,生动活泼;材料二则严谨准确,逻辑严密。
3. 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一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B. 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而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肯定是失败的教育。
C.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期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阅读,实乃人生第一快事。
D.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4. 材料一说“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乡土社会的本质”具体指哪些内容?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
5. 费孝通先生论述的是“文字下乡”,但对材料二所论述的推行“文化下乡”也有许多启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毒蛇
石评梅①
谁也不相信我能这样扮演:在兴高采烈时,我的心忽然颤抖起来,觉着这样游戏人间的态度,一定源自于一颗冷酷漠然的心。想到这里遍体感觉凄凉如水,刚才那种热烈的兴趣都被寒风吹去了。回忆三个月来,我沉醉在晶莹的冰场上,有时真能忘掉这世界和自己;目前一切都充满了快乐和幸福。那灯光人影、眼波笑涡,处处含蓄着神妙的美和爱,这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