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29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模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劳模精神以特定的时代内涵与形象表征回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底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这一时期的劳模选树也因此集中于工农业生产领域,并与组织劳动竞赛、完成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生产、人人争当劳动模范的氛围。如耿长锁、王治俭等农业领域劳模,王进喜、时传祥等工业领域劳模,焦裕禄、雷锋等先进模范代表,均以其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励各地区广泛开展劳动竞赛,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纪录,并最终凝练成具有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特质的劳模精神。
改革开放后,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迅速提升,劳动形态日益多元,社会生产亦由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时代基调下,人们对劳动内涵的认知变化直接扩展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凡是通过合法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者都被纳入劳动者范畴。劳模群体也突破了物质生产领域,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私营企业家、体育明星等类型的劳模不断涌现。如孔祥瑞、包起帆等生产劳模,袁隆平、吴大观等科技工作者,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王顺友、吴登云等服务业劳模,不仅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还以锐意进取、巧干实干的精神风貌继承并发展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劳模的精神品质,刻画出具有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内涵特质的新时期劳模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劳动内涵进一步更新和拓展,不仅需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还需要创造性劳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大会评选出包括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科教等专业技术人员、科级以下干部等多个群体,基本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劳模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由“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特定劳模群体凝塑的精神品质进一步丰富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为表征的新时代劳模精神,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内涵的认识逐渐深入,劳动形态日益多元,劳模精神的具体内涵也在新的历史主题下被赋予相应的时代元素,但其基本内涵与精神所指却始终如一。
(摘编自崔延强、孟亚男《劳模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当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创新》)
材料二:
“5月是结婚旺季,各位小姐姐们一定要在最美的时节做最美丽的新娘……”
4月16日,一场名为“星婚庆星耀眼”的直播在进行,这次“带货”的两位主播均是劳模。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劳模直播已不是新鲜事,镜头中的他们服务贴心、带货可靠,被网友们称为“劳模天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集中在工农业生产领域选树劳模,有利于组织劳动竞赛,有利于形成积极生产、人人争当劳动模范的氛围。
B. 随着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劳动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外延也随之扩大。
C. 劳模精神以两种方式来进行形象表征,要么以著名个体的名称,要么以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来进行形象表征。
D. 南京新百频频出现新劳模,主要是因为南京新百提供了有老字号信誉的平台,以及老一辈劳模的垂范指引。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形态日益多元,劳模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物质生产领域劳模的比重保持不变。
B. “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等精神是中国人民面对不同挑战凝练出来的精神标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奋勇前行。
C. 在新零售时代变化形势下对新型服务模式的探索,是南京新百的劳模们对“守正笃实、锐意创新”精神的践行与诠释。
D. 南京新百的劳模们青蓝相接、薪火相传,在他们之间代代传接的财富不但有服务秘诀,更有永远不会过时的劳模精神。
3. 下列与人物通讯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二以网友的赞美之词“劳模天团”构成的标题,和《“探界者”钟扬》这一标题一样,都具有标题醒目、简洁的特征,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材料二的开头叙写“星婚庆星耀眼”直播的场景,与《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开头一样都采用了“亲历者”的视角,使文章具有“在场”感。
C. 和《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写袁隆平“一边甩去手上泥巴一边对我说”一样,材料二也用访谈中得到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如“吕雪瑾笑着传授经验”。
D. 人物通讯虽时效性不及消息,但其注重多角度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能更全面具体地展现,材料二通过多渠道的采访来再现人物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4. 陶佩芬的“匠心”和《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的“一团火”的含义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说明。(4分)
5. 新中国成立至今,劳模精神分别以哪些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品质回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红花
李娟
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