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6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②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这一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③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圆满成功,实现首次月表采样返回,是我国航天科技强国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B.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巨变,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
C.嫦娥五号任务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补齐了我国月球采样研究的空缺,有助于我们探索“月球秘境”。
D.我国从月背采集的样品在矿物化学成分上与正面样品可能有很大差别,研究它们就可以了解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就近取譬,用生活化的表达“打水漂”,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返回器的飞行状态。
B.材料二标题借助经济学与工程学概念“蓝海”和“富矿”,突出了月球资源潜力巨大的特点。
C.材料三中“月背‘土特产’,来得不容易”,作为文章的重要衔接语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是针对“嫦娥六号”采集月球土壤并成功返回这一事件新闻报道,体现了真实性和时效性。
4.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
现象 资源类型 类型资源作用
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 ① ③
“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表明,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 ② ④
5.对于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人评价“虽然是新闻,却也有科普的性质”,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方圆几百上千里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一老一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