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740字。
湖南省高一年级12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24日,湖南科技大学与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在崖州湾科技城举行签约仪式,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审批登记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也意味着湖南科技大学这一地方高校,继续向着深海领域进军。
从落后到超越——“现在若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那是卡不住的”
“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挂在万步炎实验室“海牛楼”里的标语,每天都在时刻提醒他和团队:研究,就要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没有创新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万步炎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万步炎告诉记者,今天我国在海底钻机领域取得的成就,依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而一点点实现的技术突破。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深海探测装备还基本靠进口,研发基础非常薄弱。
“以前我们要到海上去搞资源调查必须借助西方的力量,有些先进的设备比如钻机他们就不卖给我们。”万步炎感慨地说,“别人在哪里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就要在哪里闯出新路子!”万步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深海钻探装备。敢想敢做!万步炎自己画图、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试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2003年夏天,钻机在海底下钻0.7米,打下第一个“中国孔”,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技术从无到有的跨越。但探索远未止步。0.7米、5米、20米、60米、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从落后于人到实现技术超越。
“10多年前,科考船上几乎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如今国产装备占到80%以上,未来这一比例会越来越高。”万步炎无比自豪,“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在深海钻探方面,如果还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那是卡不住的!”
从“势单力薄”到“攥指成拳”——“现在我们做科研的底气更足了”
“今天所获得的成绩、取得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奋斗,更离不开国家和学校对项目和海洋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万步炎说。
2010年底,万步炎从长沙矿山研究院来到湖南科技大学。“由于刚起步,当时的科研条件并不是很好。”万步炎说。看起来跟海洋不沾边的湖南科技大学,要开展海洋探采矿科研攻关,当时并没有充足的资金与雄厚技术实力,难度可想而知。犹记得,在研制我国自己的深海钻探设备时,万步炎的团队只有五六人,势单力薄。“当时一个像样的专业实验室都没有,学校千方百计想办法,最后将正在建设的一栋1200平方米车间改建为有试验水池的海工装备实验车间。”万步炎回忆道。虽然人不多,科研条件不太好,但大家都有一股“钻”劲——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定能搞出来。没有任何可借鉴参考的技术资料,没有深海锂电池技术,没有深海控制与视频图像传输技术……大家一切从零开始,经常干到凌晨一两点。
“现在我们做科研的底气更足了!”万步炎向记者细数了他们底气的来源:
——有了更强的科研团队。研究人员现有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及工程师12人,有博士学位者45人,分属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学科。
——有了更硬的科研平台。学校成立了海洋装备与工程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等机构,与学校机电工程学院、海洋实验室等构建起多位一体发展新格局。
——有了更多的科研项目。2023年10月以来,“海牛”团队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深海硫化物矿体高效钻进取芯装备研制”、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项目“深海工程地质勘探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从学生到人才——“现在他们一个个成了‘金刚钻’”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万步炎深知,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2010年,万步炎来到湖南科技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就是希望在高校培养出新一代国家海洋人才。“当时从事海洋地质勘探的人并不多,我们缺技术,更缺人才。”
万步炎培养学生有一个“两课”理论:海洋是教室和课堂,走进海洋是专业课,吃苦耐劳是必修课。只要是万步炎的学生,到了海上、进了实验室,都得拿起锤子、扳手、电焊,跟着他和工人一起干活。万步炎在海洋上建起“大课堂”,甲板上、餐厅、会议室、宿舍,都成了传道授业的课堂。
“科研教学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趋势要引起重视,应用研究应该紧跟甚至超前于产业发展趋势。”万步炎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走进企业深入了解对方需求,不能在实验室‘拍脑袋’,认为什么研究‘高大上’就‘跟着上’,最终却‘用不上’。”
截至目前,万步炎团队已培养了8名博士和42名硕士。这些学生,现在都已成为“钻”在我国海洋事业上的一颗颗螺丝钉。“现在,我的学生成了一个个‘金刚钻’。”万步炎为学生的优秀而骄傲,也为国家有了一批创新人才而高兴。
2023年9月4日,万步炎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任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未来技术实验班(海牛班)班主任。未来技术实验班以已有“海牛”系列勘探装备关键技术为基础,汇聚学校机械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建立本、硕、博、博后“一站式”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为国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挂在“海牛楼”里的有关标语彰显着万步炎的拳拳爱国情,也是他研发深海钻探装备的动力。
B. 万步炎培养学生的“两课”理论,体现了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
C.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各国开始涉足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而此时我国还没起步。
D. 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面向全国招标时,万步炎和其团队做出了成熟的方案而胜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步炎带领的团队研发的钻机在海底下钻0.7米,打下第一个“中国孔”,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技术从落后于人到超越他人。
B. 要想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C. 万步炎及他 团队做科研能成功既有团队的奋斗,更有国家及学校的支持。
D. 万步炎认为我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的机制或制度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点在于要以实际应用效果来检验和评判。
3.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万步炎取得科研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下列不属于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的一项是( )
A. 明确的目的和动机 B. 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韧劲
C. 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D. 创新的勇气、信心、能力
4. 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 请从报道的形式和侧重点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处。
【解析】
【导语】材料一以新闻通讯的形式生动描述了万步炎教授及其团队在深海钻探领域的奋斗历程,突显其爱国精神和科研成就,强调科研团队、平台和项目的积累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材料二则通过采访展现万步炎的个人观点和科研经历,揭示出他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以及对于我国科研自信的来源,更侧重于与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两者结合全面展示了万步炎的科研成就和教育理念。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万步炎和其团队做出了成熟的方案而胜出”错,根据原文“我做的投标方案根本就是不完全可行的”可知,万步炎和他的团队当时的方案并不成熟。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
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被日本侵略,应该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
你的英语很好,让我很吃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