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1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徐惇济书报尝过余石林①
  叶梦得
  绕涧新添数百竿,故人书为报平安。
  似闻谡谡山风响,正想阴阴夏簟②寒。
  老大不能穷蠹简,归来便拟挂尘冠。
  一杯且觅林间约,莫枉山王③废旧欢。
  【注】①石林,在湖州弁山,诗人在此处有居所。②簟,竹席。③山王,指“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有人认为二人热衷官场,不适合归入“七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惇济来信告诉诗人他曾到过石林,这引发了诗人的思绪,写下此诗。
  B. 徐惇济怀念石林的竹林美景,他写信给诗人,询问竹林是否依旧葱郁。
  C. “挂尘冠”有辞官之意,从中可看出诗人并不留恋仕途,有归隐之心。
  D. 诗人在尾联借典故,表示希望能与朋友相约林间,一起享受自然之美。
  16. 请结合诗歌内容,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第二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5. B    16. 第二联运用了想象(虚写)和用典的手法。诗人想象石林竹林间传来飒飒风声,联想到夏天躺在竹席上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石林往日美好生活的沉醉和向往。同时,通过“谡谡”这一《易经》中形容君子的词,暗含了对友人品性的赞许。
  【解析】
  【导语】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辞官归隐的愿望。作者通过描绘石林的竹林景色和对夏日凉席的想象,表现了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借助引用“竹林七贤”的典故传达与友人共度林间悠闲的愿望,从而反映出对现实时局的不满和内心的归隐情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他写信给诗人,询问竹林是否依旧葱郁”说法错误,诗中并没有提到徐惇济在信中询问竹林是否依旧葱郁,而是诗人自己想象朋友可能会询问。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能力。
  “似闻”“正想”表明诗人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诗人通过想象,描述了石林竹林间传来的飒飒风声,并由此联想到夏天躺在竹席上的清凉感觉。这种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凉、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石林的幽静和舒适。这一虚写表达了诗人对石林往日美好生活的沉醉和向往之情。
  “谡谡”引用了《易经》中的词语,是用典手法。该词在《易经》中是用来形容君子的,有正直、清高的意味。诗人用“谡谡”来形容山风的声音,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暗含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赏。
  四川省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空城雀
  李白
  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
  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
  食君糠秕馀,尝恐乌鸢逐。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着眼于空城中的一只雀鸟,形象地展现其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B. 守分绝欲的空城雀,生计没有保障,发出嗷嗷哀鸣,显得困窘与悲戚。
  C. 空城雀即使畏惧乌鸢的驱逐,也不愿追随凤凰之流,只得与鹪鹩为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