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30字。
古诗阅读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3.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诗中“暗”和“满”中任选一词赏析其的表达效果。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源铺
(南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
1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诗人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B.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是“拦”,这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
C.“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D.“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