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1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据最近的神话研究的结论,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
  原始人民的心理,有可举之特点六: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二为魔术的迷信,以为人可变兽,兽亦可变为人,而风雨雷电晦冥亦可用魔术以招致。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幽冥世界。四为相信鬼可附丽于有生或无生的物类,灵魂亦常能脱离躯壳,变为鸟或兽而自行其是。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不死,所以死者乃是受了仇人的暗算。六为好奇心非常强烈,见了自然现象以及生死睡梦等事都觉得奇怪,渴要求其解答。原始人本此蒙昧思想,加以强烈的好奇心,务要探索宇宙间万物的秘奥,结果则为创造种种荒诞的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释,同时并深信其真确;此即今日我们所见的神话。
  现代的文明民族和野蛮民族一样地有它们各自的神话。野蛮民族的神话是原始信仰加上原始生活的结果,所以不合理的质素很多。文明民族的神话则已颇美丽,成为文学的泉源。这并不是文明民族的神话自始即如此美丽,乃是该民族渐进文明后经过无数诗人的修改藻饰,乃始有今日的形式。
  就中国现存的古籍而搜集中国神话,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民族确曾产生过伟大美丽的神话。可为什么我们的神话不能全部保存而仅余零星的片段呢?
  据我个人的意见,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神话的历史化,固然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太早,便容易使得神话僵死。中国北部的神话,大概在商周之交已经历史化得很完备,神话的色彩大半褪落,只剩了《生民》《玄鸟》的“感生”故事;至于诱引“神代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纣以后,便似乎没有。自武王以至平王东迁,中国北方人民过的是“散文”的生活,不是“史诗”的生活,民间流传的原始时代的神话得不到新刺激以为光大之资,结果自然是渐就僵死。到了春秋战国,社会生活已经是写实主义的,离神话时代太远了,而当时的战乱,又迫人“重实际而黜玄想”,以此北方诸子争鸣,而皆不言及神话。然而被历史化了的一部分神话,到底还保存着。直到西汉儒术大盛以后,民间的口头的神话之和古史有关者,尚被文人采录了去,成为现在我们所见的关于女娲氏及蚩尤的神话的断片了。
  中国神话在当时究曾经过何等人的采用,已经不可深考。我们现在只知直到战国——那时离神话时代至少有三千年——方才有两种人把当时尚活在民间口头的神话撼采了一些去。这两种人一是哲学家,二是文学家。哲学家方面,《庄子》和《韩非子》都有神话的断片,尤以《庄子》为多。今本的《庄子》已非原形,保存着的神话材料如鲲鹏之变,十日并出等,已经不很像神话,或者太零碎。《列子》在哲学上无多价值,但在中国神话上却不容抹杀,如太行、王屋的神话,都是很重要的神话材料,也都是被视为哲学而保存下来的。文学家采用神话,不能不推屈原为首。《离骚》和《九歌》保存了最有风趣的神话。继屈原的宋玉亦采用神话,“巫山神女”的传说和冥土的守门者“土伯”的神话,都是宋玉保存下来的可贵的材料。故综合地看来,古代文学家保存神话的功绩,实在比哲学家还要大些。他们一方面保存了一些神话,一方面自然亦加以修改,但大体说来,他们还不至于像古代史官似的把神话完全换了面相。
  可以说,我们现有的神话,几乎没有一条不是经过修改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为什么神话会“演化”呢?因为“文雅”的后代人不能满意于祖先的原始思想而又热爱此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因而依着他们当时的流行信仰,剥落了原始的犷野的面目,给披上了绮丽的衣裳。这是“好奇”的古人干的玩意儿,目的在为那大部分的流传于民众口头的太古传说找一条他们好奇者所视为合理的出路。同时却又有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始人创造了神话,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试图借神的行为来解释宇宙间万物的奥妙。
  B.缺乏诱引“神代诗人”产生的激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是中国神话不能全部保存的原因之一。
  C.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子争鸣,而皆不谈及神话,与当时战乱这一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D.古人消极地修改神话,让其更加美丽曲折,成为合理的故事,引导神话归之于“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期神话涉及原始人的宇宙观、生死观,虽荒诞,但没有脱离生活经验,是探索人类思想生发的宝贵材料。
  B.人们对神话进行历史化改编和文学化修饰,一方面保存了一些神话,但另一方面又丢失了神话的一些特点。
  C.虽然中国古代神话有的被当作史料记录,有的在哲学著作中零星出现,但文学家保留了它们原来的面貌。
  D.作者认为,从黄帝至禹这些古代史中的人,虽然早已成为真正的历史人物,但身上仍保留着神话色彩。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将《尸子》中记载的“黄帝四面”(黄帝有四张脸),解释为黄帝派遣四个人去分治四方。
  B.宋元时期道教通过“关公战蚩尤”的神话,封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等。
  C.《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训练熊、罴、貔、貅、疆、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
  D.在《尧典》中远古天神成了圣贤,屈身为人臣,如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成了尧的掌历之官。
  4.文本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请根据原文观点和下列材料,分析“西王母”神话的“演化”及其原因。(6分)
  《山海经•西山经》
  (成书于战国到汉代初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汉武故事》
  (作者不详,疑成书于后汉)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干草(节选)
  宋学武
  我和妻旅行结婚,转了大半个中国,下了火车上汽车,马上就要回到我的辽北家乡了。我似乎已经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乡土气息,仿佛闻到了家乡的炖菜和草香,恨不得一下子飞到那块土地上。
  家乡没山没水,只不过一岭黄沙,几撮泥房,几缕炊烟罢了,唯独可以向妻炫耀的,就是门前那片大草甸子。那是我记忆中的一片草原。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