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942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联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
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都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包括外国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义: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去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摘编自宋瑞《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人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感受景点独特的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目的。
B. 充分挖掘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旅游发展的各环节,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可以助力旅游发展。
C. 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要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D. 对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进行梳理与分类整合,是为更好地发挥其旅游功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地旅游景点“文化味儿”的提升和县域旅游的走红,根本原因是把握好了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如果博物馆不做出相应调整,就无法满足所有观众想要深入了解文物背后历史与文化的期待。
C. 崀山假日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出圈说明:只要注重文化,就能丰富文旅业态,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
D. 崀山景区独具民族特色的山歌表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避免了文化产品的“复制粘贴”。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提到的“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的一项是( )
A. 江西南昌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故事。
B. 宁乡花明楼景区举办“百集微故事”活动,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让游客真切感知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C. 邵阳城镇周边的采摘园成为旅游热点,赏乡村风景、尝收获味道、体验采摘乐趣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一种趋势。
D. 在湖北省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了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游玩体验。
4. 材料一在阐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必要性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在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该怎样“守正创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策略。材料一强调文化与旅游的密切关系,提出通过文化理念发展旅游和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的双重路径。材料二指出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强调守正创新。材料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成功实践。整体来看,文章通过理论阐述和实际案例结合,全面分析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强调了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感受景点独特的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目的”错误。原文指出“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都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可知文化仅仅是旅游的牵引所在,未明确提及其是旅游的核心目的。
C.错误。根据材料,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有两重含义,“对内而言,……对外而言,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原文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进行的阐释,选项仅仅解释对外的含义,以偏概全。
D.“是为更好地发挥其旅游功能”错误。结合原文“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去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可知,“对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进行梳理与分类整合”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不是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