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1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红花
  李娟
  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
  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岋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
  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
  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
  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
  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
  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
  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
  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
  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
  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
  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
  她拒绝:“大的!”
  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
  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
  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
  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
  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
  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
  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
  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
  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
  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休息或吃饭)。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
  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
  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
  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
  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 ”
  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 ”
  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
  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
  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
  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
  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
  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乌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
  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
  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
  提高工资,还是没用。
  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 有钱不赚,真是变态。”
  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
  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
  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
  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
  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
  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刻画,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开始大红花给人的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
  B.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
  C.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突出其自私、不近入情的一面,强化了表达效果。
  D.“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2.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表明这个家庭长期没有生火做饭,也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
  B.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因而对日常饮食不讲究。
  C.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并且素中加荤,弃小挑大,行为恣情放任,说明她对人情礼仪不讲究。
  D.砍葵花盘时,大红花一个顶俩,所向无敌,还边砍边嗑瓜子,说明她性格豪爽,干活时舍得出力,对个人得失不讲究。
  3.读书小组要围绕结尾的“呃,好名字,‘大红花’”写一则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4.文中关于大红花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与前文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形象是否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