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8290字,答案扫描。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2025.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如果说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那么礼治秩序便是乡土社会的内在规则。通常人们以“人治”和“法治”两个相对词语形容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在费孝通看来,法治的意思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人治,是指掌握权力者不依法而治,而是依自己的喜好、想法来实行统治,根据赀孝通对法治的说法,人治就是“天子依权而治”。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关键不在“人”和“法”两字,而在实行统治时所依的力量和规范的不同。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治不同,但乡土社会并不是“无需规则”或者“无法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乡土社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很多人会一辈子不离开自己的家乡。
  B. 个人经验没有前辈的经验值得信赖。
  C. 社会环境的稳定保证了传统的延续。
  D. 社会秩序不能靠统治者的好恶维持。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西汉时期一位与家人发生了争吵的农民,最不可能首先采取的解决措施”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依照礼指责对方                      B. 请家族长辈评理
  C. 参考乡邻的做法                      D. 去官府告发对方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法治的核心因素是“法”,人治的核心因素是“权”。
  B. 礼制是强制的制度规范,礼治是人主动的服从。
  C. 差序格局与礼治相互配合适应,维持社会秩序。
  D. 乡土社会,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法律的手段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唯一方式。
  B. 乡土社会中没有惩罚手段,却有一套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C. 人可以逃避法治却无法逃避礼治,所以礼治比法治的约束力更强。
  D. 人们自觉遵守基于共同传统的礼仪,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5.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6分)
  礼治 法治
  含义 ① 根据国家制定、认可的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呈现出的特点 内在的、生活化的 ②
  维持规范的力量 ③ ④
  所适宜的社会环境 ⑤ 快速变迁、需要明确规则的社会环境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按要求完成6—9题。(共12分)
  6. 下列对《荀子•劝学》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虽有槁暴                             槁:暴晒
  ②金就砺则利                           就:完成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考
  ④声非加疾也                           疾:音调高
  ⑤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来
  ⑥故不积跬步                           跬:跨出一脚
  ⑦金石可镂                             镂:磨穿
  ⑧用心一也                             一:专一
  A.①③            B.②⑤               C.④⑦            D.⑥⑧
  7.下列对韩愈《师说》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孔子师郯子
  A. 吾从而师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