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330字。

  重难点4 分析重要词语与句子作用(信息类文本阅读)
  (解析版)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年新高考I卷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理解分析重要词句的作用
  2023年
  新高考II卷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2025年考向预测:
  多角度的分析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打破了题型壁垒,更加注重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应用。本题是2023年第一次在高考中亮相,着重对文本的行文细节和论述特点的考查,第一次出现在信息类文本的题目中。试题设计紧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要求,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今后这种题型有可能再次出现。
  一、设问形式与解读
  二、解题方法
  (建议用时:50分钟)
  基础过关练
  一、(2023•新高考全国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