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020字。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1.本次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诗文有很多写酒的经典诗句脍炙人口,涉及的酒名众多,如“旨酒”“清酒”“美酒”“薄酒”等。其中情感蕴含最丰富、使用最频繁的非“浊酒”莫属。“浊酒一杯家万里”“壶浊酒喜相逢”等诗句,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出现被视为浊酒的“醴”,如“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酒”指清酒,“醴”即色浊味重的甜酒,二者用于接待宾客和祭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到了西汉,浊酒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赋予酒之清浊以政治意味时,也赋予了贵贱之别。曹魏时期,有以“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的称呼,酒之清浊与高下的区分亦显见。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归隐及第一次大量以饮酒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使“酒”褪去《诗经》中承载的礼乐色彩成为诗的典型意象,同时“浊酒”也被赋予极强的精神内涵。其《时运》曰:“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但他“不解音律”,故“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真正会其心的是浊酒,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饮酒二十首》其十九)、“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归园田居》其六)。在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的陶渊明笔下,酒可以消解他身体的疲劳、内心不得志的苦闷、贫富交战的矛盾心理,让自己在田园中寻找到乐趣并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故而“浊酒”凝聚着田园之乐、自然之爱,以及自适自足、平淡真淳、安贫乐道、物我两冥的精神境界。因其诗中酒多为浊酒,个中“有真意”“有深味”,“陶令酒”“彭泽酒”这隐含着浊酒意味的名词成为渊明精神的化身。
到了唐代杜甫,浊酒与其辗转飘零的生命境遇相交融,情感蕴涵发生了变化。途穷失意的杜甫曾学陶令以诗酒自遣,曰“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其蜀中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甚至有几许陶家风味。但他酒杯中更多沉潜的是漂泊之苦、家国之悲,“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寒食夜苏二宅》),这些酒虽未明言是浊酒,但从其家贫及个人经历来看,当多为浊酒。对杜甫来说,它不仅是排遣物,更像颠沛流离时互知心事的患难友。以酒作结、将穷愁潦倒化作酒后之叹也是杜诗常见的模式,如“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野望》),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大历二年秋在夔州作《登高》,诗人纵目高台,天地时空俯仰间,不禁忧时伤老、百感交集,末将“艰难苦恨”与播迁“潦倒”收束于白发弥添、酒杯难举这一形象,胡应麟《诗薮》曰:“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杜诗之“浊酒”饱含无尽的愁思和深切的家国忧患,因“诗圣”之影响,此后浊酒不仅与贫困潦倒结下难解之缘,亦成为后世诗词曲抒写风尘旅思、家愁国恨乃至苍茫时空、古今伤怀的常用意象,与“陶令酒”抱朴归真的隐逸主题并驾齐驱,甚至更为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好事谁携浊酒杯”“湖海风尘浊酒杯”“浊酒不销忧国泪”,不胜枚举。这首先归因于杜甫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影响自宋以后日趋走高,其次,也与《登高》一诗在明清时期备受关注和推崇有关,胡应麟《诗薮》谓此诗“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虽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学人评价不一,或讥其卑弱,惜其板对,或曰“结凄壮”(何焯《义门读书记》),但这种争议在客观效果上无疑更加扩大了诗句的流传和影响。再者,《登高》一诗本身融合了秋怀、登高、九日、流迁多重文学主题,在内容情感上有极强的涵括力,后世作者可在各个主题中予以吸收借鉴。
既能表达任真、隐逸之个性自由,又能融括身世与时事、个人与家国、历史与现实等深沉凝重的社会情怀,这两条对立的情感主线能在“浊酒”意象中并行不悖,一方面与“浊”这一哲学概念本身具有真、朴、浑、厚等丰富蕴涵有关,另一方面则源于诗人生命境遇与生命情怀的差异。如果说渊明的“浊酒且自陶”以安贫乐道、高蹈拔俗的人格魅力在独善之义上给人以力量,那么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则以悲天悯人的仁者之心在淑世情怀上示人以感召,两者以不同的诗酒风流共同表现出古代士人热爱生命、关怀现世的人文精神。
(节选《说“浊酒”:从叔夜、陶令到杜甫》,《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5日13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存世诗文中,“浊酒”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用于接待宾客和祭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曹魏时“清酒”被称为圣人,“浊酒”被称为贤人。
B.陶渊明使“酒”成为诗的典型意象,“浊酒”可以消解他身体的疲劳和内心不得志的苦闷,“陶令酒”“彭泽酒”隐含着浊酒的意味,成为渊明精神的化身。
C.杜甫的“浊酒”与其生命境遇相交融,饱含无尽的愁思和深切的家国忧患,“浊酒”意象受到了他文学地位和文化影响逐渐升高的影响。
D.陶渊明与杜甫的“浊酒”意象所蕴含的情感是有差异的,但共同表现出古代士人热爱生命、关怀现世的人文精神,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诗经》开始追溯“浊酒”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B.文章通过比较陶渊明和杜甫诗中“浊酒”意象的差异,揭示了古代士人不同的生命情怀。
C.文章认为“浊酒”意象在明清时期备受关注和推崇,主要得益于《登高》一诗的影响。
D.文章认为“浊酒”意象能表达任真、隐逸之个性自由,也能融括深沉凝重的社会情怀。
3.下列诗文中的“浊酒”意象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魏晋,《与山巨源绝交书》
B.“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C.“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元,郑光祖《【正宫】塞鸿秋》
D.“浊酒不忘千载上,荒鸡犹唱二更馀。”——明末清初,顾炎武《与江南诸子别》
4.文章在论证“浊酒”意象的文化内涵时,具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5.请结合原文分析“浊酒”意象为何能在古代诗歌中广泛流传并影响深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村里的绿帐篷
胡玲
李老汉坐在绿帐篷中,脆亮的粤曲音符,清泉般从他手机里淌出来,流进他耳朵,他听得心醉神迷,浑然忘我。
“爹,回家吃晚饭了。”一个声音将李老汉拉回现实,儿子李辉走过来。李辉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了几年,去年回村。
“爹,这片竹林,这些古榕树,以后估计没了。”
“没了?什么意思?”李老汉惊得像那片突然从古榕树上坠下的叶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