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40字。

  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乱世中的“进”与“退”
  教学目标:探讨两首诗作的内涵,体会两位诗人对两种不同人生状态的思考。
  教学时长:40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七课,学习两首诗《短歌行》《归园田居》。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曹操和陶渊明。
  1. 曹操和陶渊明分别是什么身份?(曹操是身居高位的统治者,陶渊明是辞官归隐的隐者)2. 这两首诗为什么会被安排在同一节课的课文中,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作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生活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动乱的时代。)
  2. 如果你(假定一个身份)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想怎么生活?(避世?出世?怎样避世?怎样出世?)
  请用下面的句子造句:
  假如我是一个......,在那个时代,我想......
  3.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分别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和陶渊明的形象?
  二、齐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并结合课文注释思考以上问题4。
  1.曹操的形象:老者、饮酒解忧
  (1)曹操有什么忧?
  曹操的忧:人生苦短【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2)曹操的忧有解吗?
  杜康不可真解忧,人生苦短只能用实现人生价值来超越生死。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招揽人才。曹操的忧尚有可解之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陶渊明的形象:隐士,躬耕南野
  (1)陶渊明的生活为什么能如此清闲舒适?
  因为他对功业名利没有什么欲求,很容易在简单的生活中得到满足。
  (2)找出一些表现陶渊明生活清闲舒适的意象:南野、田园、方宅、草屋、榆柳、后檐、桃李、堂前、远人村、墟里烟、狗、深巷、鸡、桑树、无尘杂的户庭、有余闲的虚室、樊笼、自然。
  3.同一个时代不同身份的两位诗人,为什么心情如此迥异?(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
  评价内容 曹操 陶渊明
  身份 身居高位的统治者 辞官归隐的隐者
  形象 老者,饮酒解忧 隐士,躬耕南野
  心情 忧愁 闲适
  追求 天下归心 归隐园田
  三、两个身份追求完全不同的诗人,如果他们在当时读到了对方的诗,他们会怎样去评价对方?
  (1)两位诗人可能从什么方面去评价对方?(该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评价的内容)
  曹操评价陶渊明:成就、理想
  陶渊明评价曹操:心情、生活舒适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