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9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自古就承担着宣教明化的功能,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风无小事,它不仅是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与政风世风密切相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纵观中华优秀典籍,文字简练、内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过五千余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智慧瑰宝;语录体的《论语》同样讲求文字简洁平易、思想深邃,“辞达而已矣”。其他先秦诸子的文章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无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体验、社会观察,又能以精练语言来表达呈现的,由此方能一代代传播久远。
再看现当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文风改良的高手,重视文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不仅高度重视文风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言语精辟、思想深刻、风格明快,本身就是改进文风的典范。延安整风时,他特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强调要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其中《反对党八股》一文列举了“八股式”文章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八种表现与恶劣影响,至今读来仍令人深觉透彻犀利、很有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同志也是如此,讲话写文章平白朴实、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进文风上率先垂范,讲话、文章平实真诚而又犀利新颖,富有极强的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
遗憾的是,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风问题。比如,一些报刊文章文风浮
躁,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绕来绕去,洋洋洒洒数千言,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内里空”;比如,一些学者喜欢搬弄西方学术名词,故作高深,把浅显问题复杂化,用华丽、冗长的句子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则是文风和学风的反映,是对自己研究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阐释得不到位所致。
好文章、好文风,是深刻思想内容与简练文字表达的统一,既能有内容、有见解地剖析问题,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现出深层思考。改进文风,要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真正深入调查问题、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我们期待像《光明日报》这样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媒介,在改进文风中奋勇当先,多刊发实事求是、短小精干、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用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文风引领时代新风。
(摘编自黄德宽《好文章是深刻思想与简练文字的统一》)
材料二:
在古代,写文章是少数人的事。现在,几乎人人都写文章,人人都可以写文章。
那么,如何写好文章?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能会由于时代不同而有自己的历史任务、用语习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空讲哲学、不空谈理论、不空喊口号,有生气、见神采,读了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论的权威性,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承担着宣教明化的作用,由此看来,文风可以集中反映时代精神。
B. 中国共产党重视文风,如毛泽东、习近平等党内同志都重视文风并且身体力行,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平实真诚。
C. 《光明日报》是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媒介,只要能多刊发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文章,就有助于文风改革。
D. 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人民性、权威性、革命性,更在于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事实与描述的统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宣讲宏大的理论时,既要做到让群众听得懂、传得开,又要做到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
B. 《老子》《论语》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能够传播久远,离不开其深刻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
C. 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问题,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际是文风和学风的问题。
D.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站在人民立场,有着同样的历史任务和用语习惯。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引用古文开篇,材料二则以先对比古今、再提出问题的方式开篇。
B. 材料一中一些报刊、学者的反面事例,直观地展现了当下存在的文风问题。
C. 材料二与《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相似,先破后立,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D.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大量论据的使用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4. 请简析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5. 学校读书小组即将针对“如何培养好文风”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请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列出你的发言要点。
【解析】
【导语】两篇文章均探讨了文章文风的重要性及改进方法。材料一强调文风与政风、世风的关系,建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传统中汲取养分,提倡简练与思想深刻的统一。材料二则侧重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强调文章应以问题为导向,逻辑明确,解决实际问题。两篇文章都强调了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的高度统一,这样的文章能够深入浅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错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创造和发明,选项张冠李戴。
C.“只要……就……”错误。多刊发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章,将“有助于”文风改革,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D.“更在于”错误。材料二中说“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论的权威性,也在于其文风的革命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四爷说小说
冯骥才
天津人好武侠小说,写武林的高手大多扎在天津。有一人名气特别大;别人都是写小说,他说小说。他是白云飞,排行老四,人称白四爷。
白四爷长得怪,大身子,四肢短,肚子圆,屁股低,脑袋大如斗;但脑子比脑袋还怪,过目不忘,思路快得离谱。他书看得不多,写得比看得多。最初也用笔写,可是笔杆跟不上脑子,就放下笔,改用嘴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