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06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最有意思的是保长从不发言,因为他在乡里并没有社会地位,他只是个干事。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我那时常觉得像是在球场旁看裁判官吹哨子,罚球。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材料二
  “调解制度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调处’‘和对’。”如果说无讼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那么调处制度则是实现息讼、无讼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解发生的场域不是国家公权力所代表的政治领域,而是家族所代表的社会领域。调解发生于具有社会权威的第三方的主持下,基于当事人的合意,而对于纠纷进行在地处理。它严格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礼治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希望借助身内的良心来维持礼俗。
  B. 因为在乡土社会中通行的是“连坐”,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
  C.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犯错者往往被视作有道德问题而加以教化。
  D. 国家精英以思想劝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抑讼。
  2. 以下对乡土社会中“调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官方的“和解人”一般由长老、乡绅这样读书知礼、富有权威的人来担任,调解过程往往粗暴却极有效。
  B. 调解是实现无讼的手段之一,它是“社会事务由社会自身处理、民间纠纷由民间自行解决”理念的具体运用。
  C. 调解发生的场域不是政治领域,而是家族所代表的社会领域,社会事务与民间纠纷的仲裁依靠的是公权力。
  D. 调解以礼俗作为准则,是由于当事人世代聚居,血缘、地缘关系密切,人情、利害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传统社会“无讼”思想的一项是(    )
  A.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争地,白鹿村中医堂的冷先生与大儒朱先生承担起调解任务。
  B. 《上虞雁埠章氏家训》有言:“好争非君子之道。争之不已,则必致讼,讼岂必胜哉?”
  C. 明代设立“申明亭”,宣教礼义道德,规定户婚、田土等纠纷须先得由民间里老调处。
  D. 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
  4. 三则材料都与中国传统社会“无讼”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赛如斯•H•匹克认为,“中国人对于和解与调处艺术的运用,对诉讼产生了长久而难以解决的灾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B.“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因果倒置。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