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50字。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46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短歌行》的两句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声衬无声,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意境,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花朵的凋谢,同时隐喻词人心境,寓意深远。
(4)秋风是文人墨客笔下常用的意象,谈起秋风,你会想到的古诗文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2-4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照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逐渐
D.其远古刻尽漫失 弥漫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A.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何为其然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下列对文章内容额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隆三十九年年末,作者独自在云雾弥漫的日观亭等待日出,最终如愿以偿,目睹了泰山日出的雄伟壮丽。
B.作者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叙述自京师到泰安的历程,既说明路途不易,又表现旅途豪情。
C.第一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描绘了作者登上泰山后,见到的雪山晚晴图,景色壮观,意境开阔。
D.文末作者多用短句,寥寥几笔,就把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语言洗练,信息丰富。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5-9题。
材料一: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淮阳王。前史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